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了“两国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引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严重不安和强烈谴责,台海形势出现了新的紧张,两岸关系急速倒退。李登辉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抛出“两国论”?其实质和要害是什么?怎样看台湾海峡形势?两岸会不会打起来?本文拟围绕这些问题谈些看法。一、“两国论”出笼的背景与李登辉的图谋李登辉的“两国论”是在中美关系处于低潮、两岸关系呈现缓和以及岛内“总统”选举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抛出的,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面临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刻,李登辉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公然抛出“两国论”,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充分暴露出他分裂祖国、抗拒统一的反动面目,表明他是一个可耻的民族败类。李登辉经过精心策划,于今年7月9日在接受“法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他的一伙亲信和追随者马上出来帮腔,称“两国论”的公然宣示“是个重大政策变化,是两岸关系的一个…  相似文献   

3.
最近,李登辉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提出“两国论”,说“一个中国”是未来的目标,“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这种公开叛卖祖宗、背弃民族、分裂中国的言论,受到海内外中国人的强烈谴责。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了“两国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引起了海内外中国人的严重不安和强烈谴责,台海形势  相似文献   

5.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负责人亦随声附和,说什么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下面,笔者就此结合哲学常识谈谈对“两国论”的认识。一、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认识“两国论”的歪曲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  相似文献   

6.
近日,李登辉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明确称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言一出,立即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政府对李登辉“两国论”的基本立场今年7月上旬,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台湾《联合报》1999年7月10日)接着,台湾当局高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纷纷表态支持,并着手规划后续动作,有人甚至叫嚣,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李登辉喧嚣的实质在于否定中国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政府对李登辉“两国论”的基本立场今年7月上旬,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个中国’的内部关系。”(台湾《联合报》1999年7月10日)接着,台湾当局高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纷纷表态支持,并着手规划后续动作,有人甚至叫嚣,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李登辉喧嚣的实质在于否定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不可分割,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他的分裂行径必…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决非两个国家,这是历史和法律所证明的事实。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台湾的法律地位,驳斥“两国论”与“公投台湾前途论”这两种“台独”论调,并分析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特点及其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是指向“台独”分裂活动的法律武器。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体现。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李登辉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明确称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此言一出,立即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他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人们对他的举动惊而不怪。惊的是他为何选择此时,毫不包装地定位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公然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通观李登辉其人,纵看他执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国际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李登辉仍然一意孤行,顽固地坚持其“两国论”,并将“两国论”列入国民党决议,甚至企图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论”加以确定。事实证明,这个丧失了民族良知的顽固分子,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在这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上,没有任何余地可言。试想,如果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完整河山在我们手中割裂、丢失,谁能担当得起历史的责任?谁能负载得起这千古的骂名?目标的不可更改,决定了手段的多种选择。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相似文献   

12.
[国内部分](1)99年8月4日,新华社报道,中台办、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严厉驳斥台湾当局8月1日发表的“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正告李登辉,坚持“两国论”,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将受到历史的严惩。  相似文献   

13.
李栋臣 《语文知识》2000,(10):48-49
《河北日报》1999年7月31日《收回是可以的,赖账是不行的》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但是,因为李登辉骨子里仍坚持“两国论”,因此这些辩解只能是言不由衷,如同隔靴搔痒,当然就没有说服力。他根本没有触及“两国论”,是对一个中国原则否定的实质,回避了要害问题,所以不敢作正面解释,罔顾左右而言他。句中“罔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但原文为“王顾  相似文献   

14.
两国论的出笼是李登辉分裂祖国阴谋的大暴露,更是近几年岛内“台独”活动日益猖獗的反映 ;它也是最近一段时期甚嚣尘上的国际反华逆流在岛内的反映。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决定了李登辉及其他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 ;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 ,也将采取摒弃“两国论”的态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当局明智的、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民族振兴的理论。李登辉的“两国论”是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谬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历史的主流,李登辉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经过精心谋划,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了“两国论”,这是他分裂祖国、抗拒祖国统一、推进台湾独立的政治本质的暴露。李登辉的“两国论”与历史事实相悖,于法理不容。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李登辉的分裂企图最终只能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相似文献   

17.
论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在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其限度,阐明目前国际形势下台海因“两国论”危机再度趋向紧张,既是冷战后大国关系演变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美国调整对台政策,不断提升对台实质关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妄图从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清除中国对台湾的影响,割断“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历史渊源,以营造“台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环境,为民进党实现“渐进式台独”创造条件。这种“去中国化”政策,继承李登辉“两国伦”的衣钵,与日本殖民者当年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如出一辙,也是继承了李登辉“两国论”的衣钵,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构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光辉典范,可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杰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在同李登辉“两国论”作斗争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研讨“一国两制”构想所蕴含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在北约轰炸科索沃后的国际背景下,不顾历史、法律与事实,公然抛出“两国论”“特殊两国论”,其目的就是想在他退出政治舞台之前,将其上台以来一直在暗地里遮遮掩掩搞台独、分裂祖国的阴谋公开化。李登辉分裂祖国、搞台独的言论一出笼,就遭到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对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