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协同创新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发展需要。基于内外因视角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围绕加强政府统筹、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改进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参与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军地协同创新涉及复杂的多元主体,其利益分配、长效激励以及补偿机制等问题仍制约着军地协同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是激励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进行概念界定,分析构建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构建包括补偿激励原则、补偿激励主体、补偿激励对象、补偿激励类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并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为案例进行补偿激励机制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军地协同创新补偿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参与主体多元化,需要各方协同发展,应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长与能动性.高校教师可从教学、科研、竞赛指导、创业园区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参与创业教育.从内容、方式、教师的自我培养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高校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其发展水平关乎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基于2006-2013的相关数据所反映的我国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教师的发展现状,从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现存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模式探索,为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激励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知识创新既是创造新价值的最根本途径,也是产生和维持供应链竞争优势最为可行的战略.在分析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互惠合作是供应链成员协同创新的前提,阐述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含义及其特性,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4个基本前提;针对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中的两个基本博弈,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参与共享知识库建设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成员参与共享知识库建设的激励机制设计策略;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在合作创新中"搭便车"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提出了限制供应链成员在知识创新合作中"搭便车"的激励机制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建立协同创新系统,是解决战略性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措施,因此,探究政府参与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创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从竞合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行为选择及演化均衡状态,并且仿真模拟初始意愿、双积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资助行为对于系统稳态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创新系统存在4个可能的演化均衡点;企业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策略选择与其获得的超额收益密切相关;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和政府直接资助力度都将提升协同创新系统到达成熟阶段的速度,而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间接资助将减缓这一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创新效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可转移的三螺旋博弈收益关系模型,选择博弈分析中核、夏普利值和核仁作为度量指标。对2006年以来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各主体在联盟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协同创新体系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好;大学是引导和创造协同作用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政府、最后是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的协同作用在逐渐减弱,而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在增强;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联盟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所在,政府通过让利于大学和企业,以刺激大学、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与美国相比较,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作用大于美国,其变化趋势也比美国较为明显,政府在协同创新联盟中的引导和稳固作用要大于美国,但我国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较小且远远小于美国。  相似文献   

8.
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结合我国国情、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协同创新网络是构建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基础,应根据区域民生需求,建立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民生科技的区域发展互动。在政府积极支持下,通过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组织等区域民生科技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参与,建立民生科技的创新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耗散结构理论为剖析政府创新系统运行规律,推动政府创新系统实现协同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崭新、全面的研究范式。从耗散结构论阈审思,政府创新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满足耗散结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与涨落的要求;政府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运行经历了形成、发展与衍化三个阶段,呈现出从失序到新的有序的螺旋上升规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政府创新系统实现耗散结构运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开放的政府创新网络、协同合作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丰富多元参与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政府创新系统实现不断朝着新的、更加成熟层次的协同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芳  眭纪刚 《科研管理》2015,36(1):26-33
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协同创新分析框架,研究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特征和演化机理,认为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是产业体系内的创新主体内在演化动力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复杂过程,而且随着产业发展,其协同创新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经历孕育、萌芽和成长三个阶段。并以美国新能源汽车为例,发现产业发展主要由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政府建立联盟关系共同参与推动,协同创新过程始终是企业发挥主导作用,且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程度也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创新内生化是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然而,何以驱动创新,认识上仍然存在误区和不一致。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产业政策之争,实质上也正是该难题的典型表现。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了技术创新动力源的“七力模型”,并实证了企业内源力、客户拉动力、供应商推动力、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力、竞争对手竞争压力、科技中介服务力、政府政策激励力对创新绩效有正向驱动作用,其中政府政策激励力、科技中介服务力对其它几种驱动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第四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启动以来,助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其产学官合作的核心目标。为全面系统把握日本“产学官”纵深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合作机制,从驱动因素、规划设计、落地实践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以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筑波创新生态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为案例,具体分析其运作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创新驱动方面,科技创新作为产学官合作主体的利益联结点推动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持续深入地参与产学官合作活动;在制度举措方面,日本政府从构建“产学官”知识循环体系、提升产学官合作的规模与效能、加固并拓宽产学官合作桥梁、加速推进跨界主体的深度融合入手,对产学官合作政策进行了进阶优化。案例分析表明,立足区域优势规划设计、强化中介力量以推动跨界交互、促进协同运行以实现从知识生产到创新制造的循环迭代是日本产学官合作的实践特征。借鉴日本经验,未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应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在驱动主体方面推动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合作体、在动力核心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生产作用、在运行保障方面注重引入中介协调力量。  相似文献   

13.
将官产学研协同理论应用于节能服务领域,结合当今节能服务领域的特点,寻求节能服务和官产学研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提出构建有效的节能服务领域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与框架,表明构建节能服务领域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可行性,阐述了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型及运行机制,最终实现节能服务由孤立运行到官产学研合作运行的转变,为我国节能领域提供可参考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经济下的联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郁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55-1563
创新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在实现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型的同时,引发了政府公共管理从自上而下的官僚行政管理向多元参与、多层次协作的联合治理转变。本文旨在研究创新经济下联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机制,考察创新经济对多维度联合治理的需求,重点分析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微观创新主体层面的联合治理是如何促进创新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管理制度转型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引入创新协同思维,在构建经济制度、技术创新与清廉政府建设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采用我国2000-2012年数据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清廉政府建设与经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耦合度不高,经济制度、技术创新协同依然处于低端水平。为此,提出构建基于经济制度与技术创新协同的清廉政府建设体系思路,以推动其实现长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昶  王恺霖  宋慧玲 《资源科学》2020,42(8):1566-1579
随着近年资源应用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下游材料端的技术创新突破已成为重构中国资源产业优势的战略着力点。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对中国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对于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②对于导入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小,而政府补贴正好弥补了市场资金配置的不足;对于成长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强于政府补贴;对于成熟期新材料企业,政府补贴不能促进其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则比较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引入分类补贴机制,重点向导入期新材料企业倾斜,并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新材料企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考察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因地理区位和集聚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后发现,金融集聚可以通过缓解资本要素扭曲和劳动力要素扭曲两种途径间接促进技术创新,且在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资本要素扭曲缓解,而在对渐进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中劳动力要素扭曲缓解是主要路径。在空间特征方面,由于金融集聚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对颠覆性和渐进性创新的提升作用只在本地区体现,并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邻近地区技术创新。在非线性特征方面,金融集聚对颠覆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和产权结构门槛的约束下,金融集聚发展的驱动功效呈现边际递增态势;但只有在适度的政府引导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金融集聚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角度构建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合作联盟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企业策略选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接着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不同参数对企业协同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企业协同创新收益高于“搭便车”收益和投入之和时,联盟才能达到协同创新的稳定状态,政府实施惩罚和补贴政策会促进协同创新联盟的形成;利益分配比例、投入成本系数、知识转移效率均对企业策略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长弘  张树满 《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文章廓清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跨层整合了宏观层国家创新系统和微观层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该框架打开了企业在内外部环境互动下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自身技术创新的黑箱,探讨了企业家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机理。另外,文章拓展了现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