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2003—2013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OFDI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受经济自由度的影响,但受创新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创新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均存在门槛效应,当其跨越门槛值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角度将OFDI逆向技术溢出引入Bruno和Lichtenberg提出的国际技术溢出测度模型,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方法和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OFDI数据,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双门槛效应;在双门槛决定的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内,相关地区的企业对先进技术吸收能力最强,OFDI带来的逆向国际技术溢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建立涵盖创新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开放稳定共享和人民生活幸福5个子系统3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二次加权的PCA-EM方法测度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分别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深入分析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发展质量各子系统的创新效应并探讨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对发达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地区创新能力,但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对发展中经济体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能够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我国应该优化OFDI结构、采取因地制宜的投资政策、持续增强吸收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能  赵增耀 《科研管理》2013,34(12):1-7
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和OFDI规模等变量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OFDI不仅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OFDI规模与技术势差的影响,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分别具有单一和双门槛效应。为此,针对我国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应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并不相同.本文使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估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折点.结果表明: 沿海地区的技术溢出转折点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水平.但是由于吸收能力的地区差异,综合吸收能力增强提高了内陆地区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由促进转向抑制的阀值,而沿海地区技术溢出转折点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双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各种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从R&D强度、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老龄化和制度因素6个方面分别测算了最大化正向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值,发现各吸收能力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即吸收能力因素介于两门槛值之间时,才能最大化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Feder两部门模型分析框架,采用静态面板数据门槛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经济结构五类吸收能力角度分析外资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外资部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边际要素生产率优势,且存在微弱的负向溢出效应.除人力资本及人均GDP外,其他四种吸收能力与外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门槛效应的发展轨迹可划分为"阻滞期"、"飞跃期"、"稳定期"三个阶段.人力资本与其他吸收能力的结合将对外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及科技创新产出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4,(2):32-36
从承接地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选取20002011年西部地区11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差距及金融发展程度对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对这4个吸收能力的代理变量做进一步检验,从这4方面测算了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菲琼  丁宁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41-1650
基于国内外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阐述了OFDI逆向溢出的机理系统,从关系价值的角度分析对外投资企业嵌入东道国网络的过程及网络溢出效应,探讨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相互促进及对自主创新的中介作用,分析了OFDI逆向溢出的公共效应对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本文的核心假设,认为OFDI是全球网络下区域企业技术锁定的突破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门槛检验方法,测度中国各地区基于经济发展、研发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吸收能力情况。结果表明,GDP、人均GDP、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单一门槛,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存在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吸收能力跨过一定门槛后,OFDI对中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吸收OFDI母国技术创新效应的主要是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而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仍未跨过吸收能力的高门槛。  相似文献   

10.
陈怡安 《科研管理》2016,37(6):168-176
基于中国199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与海归回流知识溢出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的联系显著依赖于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一定门槛值之后,海归回流才会对回流国产生显著的技术进步正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的海归回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均为正,且东部地区的海归回流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加速、跃升"正效应,但西部地区海归回流对该区的技术进步效应产生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本文认为受金融发展水平门槛限制,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省份还不能为释放更多的海归知识溢出效应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1.
韩先锋 《科学学研究》2019,37(3):556-567
本文采用中国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创新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及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OFDI具有显著的逆向创新价值链外溢效应,且对技术开发能力的积极影响大于技术转化能力;(2)OFDI的动态逆向溢出在技术开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分别表现出正向边际效率递增和正向“U”型非线性特征;(3)两阶段创新的外溢规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东部地区出现OFDI逆向外溢的正向边际效率递减的动态约束值得关注;(4)新时期东、中部地区OFDI均具有逆向创新价值链溢出的持续动态比较优势,而西部地区OFDI逆向外溢效果则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得出了OFDI逆向创新溢出存在阶段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等新结论,这为新时代背景下更加精确和理性地处理OFDI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22,(1)
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的国际研发资本作为一项投入要素,测算各省OFDI逆向溢出效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刻画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揭示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来源,利用方差分解探析OFDI逆向溢出效率地区差异的成因。结果发现:OFDI逆向溢出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省份OFDI逆向溢出效率明显提高;各地区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分布曲线右移,且呈现出绝对差异扩大的演进趋势。区域间总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技术进步的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因此,各地区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OFDI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区域金融发展为门限变量,构建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OFDI与国内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当金融发展低于门限值时,OFDI对国内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当金融发展高于门限值时,OFDI对国内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还发现,总体上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处于相对较低水平,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只有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区的金融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I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技术进步和环境的影响机理上,利用我国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我国双向投资、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置于同一个系统性的门限理论模型中。研究发现: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我国存在IFDI的挤出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关作用效果逐步减弱;从环境角度分析,IFDI在我国存在“污染光环假说”,而OFDI对我国环境污染加重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数据不全)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与研发知识的门槛值后,进一步构建空间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研发知识溢出调节下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研发知识在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知识水平处于第一门槛值以下时,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研发知识水平跨过第一门槛值后,OFDI显著的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当研发知识水平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O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加速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跨越发展交汇的起点,但目前有关我国国企改革的研究大多未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赋能国企协同创新的政策效果。为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OFDI技术寻求战略的视角出发,基于沪深两市2003—2019年重点投资于发达国家的4 102家国企样本数据,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OFDI国企高质量创新的影响作用,以及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OFDI国企的高质量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在与东道国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以及东道国治理水平差异和企业吸收能力差异的情境下更加明显,而且可以通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OFDI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作用。据此,应进一步强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企外循环赋能的创新发展动力,发挥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监督制衡和枢纽传递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OFDI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技术度量方法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东道国和母国双重视角系统论述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研究视角方面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方叶祥  卢一斌 《科学学研究》2023,(5):818-829+885
本文选取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各省逆向技术溢出强度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中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会显著抑制本地碳排放强度,也会通过空间效应抑制周边地区的碳强度,且自主技术创新在其中充当中介变量,本地区母公司能对周边地区的绿色技术发展产生杠杆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受到东西部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影响;当投资东道国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时,逆向技术溢出依然能够抑制中国碳排放强度,但自主技术创新不再发挥中介效应;本文为推动中国经济低碳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任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验证FDI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并建立基于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FDI对我国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2) 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影响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9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于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均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中介变量,且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替换估计方法与相应变量衡量指标后结果仍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