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陕西省2000-2010年RD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对陕西省RD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研究发现,陕西省RD投入与创新产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陕西RD投入对发明专利授权数有显著影响,说明提高研发经费支出有利于提高陕西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而陕西发明专利授权数构成RD经费投入的原因并不显著,说明陕西的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1~2010年陕西11个市(区)粮食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陕西粮食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7983,还有很大的提高潜力,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陕西今后应依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化肥投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了陕西地区135名特医食品行业人员相关数据,调查了解了特医从业现状,分析探究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较高,职称构成配置基本合理,从业经验丰富,对产业发展前景持积极看好态度高达55.56%,但职业满意度、行业认可度和可持续性整体评价不高,建议制订陕西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产业资源聚集优势,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产业地位,促进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6):42-48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OTN的概念和技术特点。结合陕西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络的实际,介绍了陕西电力骨干网OTN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艳霞  邓行智 《情报杂志》2006,25(2):103-106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起着倍增器的作用,也是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核心内容,我国许多省市已将电子信息产业列入发展战略规划,纷纷制定实施电子信息领域的赶超计划。陕西电子信息产业虽然目前已成长为陕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东部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发达的国外相比较,还显得稚嫩弱小。基于此,阐述了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快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了思考、探索和实践,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4年5月7日,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原陕西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原陕西省卫生学校为1951年建立的一所全国卫生系统重点中等专业学校,40余年来,为陕西培养了数千名中等卫生专业人才。为了适应陕西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论证评议,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原陕西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新成立的陕西医专将以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并设立成人培训和成人专科学历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陕西医专的成立,填补了陕西医学专科教育这一层次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三秦大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广,国民经济的发展重心正逐渐向西部转移,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将对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下,文中运用理论指导结合实际调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从主客观2方面阐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农产品领域创新物流技术、优化冷链物流、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以促进陕西农产品物流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推动陕西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陕西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和陕西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日前举办了一期技术合同与知识产权管理培训班。20多所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和部分教授、科技人员共130多人参加了学习。学习班由高级律师、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界专家陶鑫良副教授主讲了《科技成果权利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技术合同的生命周期及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荣康  王艺棠 《科研管理》2021,42(5):153-160
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加,如何通过事前和事后指标测度并识别技术和经济价值高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我国专利普遍缺乏引文信息的现状,本文利用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信息构建两两专利相似度指标,并引入时间维度对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间段的专利相似度比较,测度专利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影响力,从而构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综合识别方案。然后,以纳米技术为例,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1975-2015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专利IPC四位和六位分类的相似度指标分别可以识别出6.23%和5.06%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突破性技术发明;(2)基于专利相似度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与基于专利被引数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两类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中仅有不足总样本的0.5%是相同的,表明以往单纯依赖专利被引数据识别突破性技术发明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对突破性技术发明来源特征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专利相似度和基于专利被引数的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和组织来源特征基本一致,而发明层面的知识来源特征呈现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两类识别方案的差异性。本文基于专利相似度构建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方案既为企业在实践中挖掘和利用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提供参考,也对未来突破性技术发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培育并评价其高价值专利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锁定”,对实现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基于INNOJOY专利数据库,选取了燃料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客观赋权方法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探究了技术锁定视角下的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技术锁定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2)引证数、被引证数与同族数均对专利价值的促进作用显著,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价值的抑制作用显著,而IPC分类数对专利价值不具有显著效应。在丰富了专利价值研究的同时,为我国突破“技术锁定”,进而实现专利强国的目标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卢娣 《科研管理》2017,38(7):137-144
当前,在专利申请量激增和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系统均面临日益严重的审查积压挑战。本文以200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为分析样本,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IPC分类数、专利引文数、申请来源国是影响我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保护因素,而权利要求数是危险因素。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设定准确界定IPC分类的义务、提高引文标准、提高权利要求附加费标准、实现差异化的政治倾向等措施缓解审查积压,提高我国专利授权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5.
冯灵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21,42(4):123-130
专利丛林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关注的技术陷阱之一。专利越分散、专利权的交叉和重叠现象越严重,专利丛林越多。对专利丛林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企业预测及规避本技术领域潜在的专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障碍。本文拟以高铁制动技术为例,以小见大,对高铁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专利引证三元组计算法对高铁制动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和识别。随后,基于有效专利时间序列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高铁制动技术领域对专利丛林演变进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技术领域存在专利丛林问题,在经历了专利丛林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后,现阶段正处于专利丛林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16.
三维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有效挖掘技术专利信息对提升三维打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对我国三维打印相关的技术专利进行检索,继而运用专利管理地图对我国三维打印技术历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主要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IPC以及技术生命周期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为我国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专利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统计了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的授权数、授权部门、领域、地区前10名,国内外职务、非职务发明专利的比例,按国际IPC分类的行业授权结构分布以及发明专利的市场交易情况。分析发现,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以平均每年30.9%速度增长;技术交易市场发明专利的合同数和交易金额升降不一,单个合同金额提升较快;国内职务发明专利的比例低于国外;发明专利集中在东部地区,地区和领域分布都不均匀。我国发明专利的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By using the panel dat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venture capital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atent quality(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s, number of effective patents, IPC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and patent claim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y the venture capital; for industries with higher dependence on external financing and high technology intensity and areas with better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venture capital promot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is paper, it further distinguis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and find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non-state-owned venture capital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state-owned venture capital; the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with high reputation and high network capital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从全球5G技术的研发背景入手,梳理美国、欧盟、韩国等主要国家在5G相关技术领域出台的政策规划和研究计划,通过分析5G技术专利数据,揭示了5G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创新趋势及专利活动特点和创新趋势,为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利用PatSnap专利信息检索工具,对全球5G专利的年申请趋势、专利权人竞争力、IPC分类和核心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该技术研发现状、技术分布、专利布局等重要信息。由上述分析可知,全球5G技术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近年来异军突起,拥有该领域大量专利,但绝大多数核心专利掌握在美日研发人员手中。国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应加大5G核心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裴瑱彭飞  杨国豪 《科研管理》2021,42(12):185-194
   种植历史影响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不同影响了群体信任进而影响协作创新。文章基于 “南稻北麦”理论解释文化差异,使用 2007—2014年间16 795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协作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水稻文化形成的群体信任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帮助,但是相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正面效应更主要体现在外形设计专利上,尤其是对长期的累积有效专利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小麦文化形成的一般性信任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更有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有更强的累积效应;各省份政府R&D资助对于发明专利的贡献要依次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于国有企业创新的贡献要高于民营企业。各种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政府应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传承文化,鼓励协作创新,重视文化因素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坚持加大对创新、对R&D的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发明创造方面,还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重点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增强国企及其经营者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