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政府科技管理要在其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须建立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的延伸定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通过延伸科技法治职能、科技大数据服务职能、知识产权银行发展职能、人力资本配置职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职能等功能定位,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更加强大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高等教育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面向,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主动回应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顶层设计、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国家地方、创新驱动等5个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从而更好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该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问题,紧密联系安徽实际,针对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方面存在的农产品质量、适度经营规模发展、科技支撑薄弱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1)调整结构,实现高品质农产品供给;(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重点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以适应当前安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以含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实现,对所选取样本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与评价,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恰当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陕西省农业园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陕西省汉中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汉中坚守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同步够格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推动"三市"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两大目标。实现这两大目标,赋予了科协创新引领、改革推动等方面更多更新的职责使命。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要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聚焦生产企业,通  相似文献   

7.
自经济学诞生之日起,探讨经济增长的内涵与源泉便成为经济学界的重大命题,尤其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逐渐成为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当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梳理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研发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热点领域研究态势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信息环境下微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指导思想对图书馆微服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络图书馆微服务进行分析,在图书馆服务中应该提供投入与产出的效用最大化,防止图书馆微服务供需错位,应充分利用开放获取、MOOC学习、社群经济等增加图书馆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重新审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图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发展战略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逐渐展开并发挥作用时,势必联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要素供给与培养需求的错位发展以及制度供给与大学生需求之间存有落差等方面的内在张力。通过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构的协同供给、要素配置的补强升级、制度供给的合理优化,从而实现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治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比较视角,运用协方差分析模型及2011-2018年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供给侧改革以来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变化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供给侧改革显著促进研发绩效提升,原因是工艺创新强度、R&D投入强度得到加强并对研发成果形成正向作用;在成果转化阶段,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绩效提升不够显著,研发成果对市场收益发挥积极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更是需要技术创新为其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理论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采用京津冀1985-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都会加速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特别是科技水平对于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增加教育和研发支出,强化人力资本培养,以技术创新带动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中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需要突出市场机制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同时注重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构建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与功能,与区域创新需求和条件息息相关。运用HDI、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对我国2003—2018年31个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时空分布态势、结构特征、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发达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省域间规模差距逐渐缩小;(2)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科技推广和应用三类服务业态的专业化集聚分别呈增长-重心东移、降低-重心西移和增长-均匀化趋势;(3)当前各省域集聚结构存在三种形态、两种主要演变趋势和四条演化路径;(4)区位因素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服务业态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从省域间服务业梯次联动发展、不同经济水平省域当前服务业发展任务、基于区位因素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区位影响因素,对于各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改善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益性机构与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系统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服务模式演化系统模型,探讨了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演化机理,希望为我国公共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理论分析视角。从图书馆供给侧要素、动力、环境、服务能力、功能及模式演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资源、人才、技术和空间是图书馆供给侧四要素,是构建图书馆服务模式演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也是影响并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内在依据,系统要素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柯  胡毅翔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113-119
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一个地区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郑洛新自创区成立,“双一流”战略落实,政策支撑有力,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形势,但是仍然存在着创新动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失衡发展严峻,创新氛围薄弱的问题。为此,需要从强化创新动力,优化创新人才,深化创新理念,净化创新环境这4个维度进行融合创新,进而促进河南省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模型(SWOT),分析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集群式错位化发展打造科技服务业生态圈及突破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四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