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晓倩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75-1384
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组合。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条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有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处理高维、非线性、非正态特点数据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投影寻踪模型,从空间域上对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专利申请受理量、教育支出等软环境影响因素业已成为“新时期”影响人才环境的主要因素;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评价水平总体上偏低,有13个城市得分处于中下水平;城市之间人才环境存在比较优势,部分城市在一些特定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地区之间人才环境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新一线”城市人才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更加注重优化人才软环境;充分发挥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强化对用人单位主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经济特性、文化特性、人才政策、生活环境,以及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特性对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并以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振安工业园四个产业集群为实证,证实了:集群的经济特性、生活环境和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均对产业集群人才吸引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集群文化特性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间接地影响着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集群人才政策,不仅对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优势以及人才集聚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作为科技资源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全面、科学地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本文收集了2012年至2016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及苏州六个城市的宏观经济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人才吸引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包含有人才流动吸引力、人才发展吸引力2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GDP总量、人均GDP、GDP增长率等4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人才吸引力指标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模型,并且重点结合深圳市人才吸引工作的相关措施,对该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进行了量化评价。同时,针对深圳市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其与广州、杭州等同类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提出了提升该市人才吸引力水平的相关措施,并综合给出了其他城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纵向结构分层思想,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受区域、集群、企业和工作四个层面因素影响,通过对佛山地区产业集群实证研究证实,宏微观层面部分因素对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中观层面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因子实验设计的方式,随机分派8种人力资源管理情境中的一种给参与者填答并进行组织吸引力的测量。研究发现,重视培训、个人导向奖金政策或以个人能力为升迁依据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组织吸引力都有着正面的影响。结果还显示,组织可以将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进行组合,从而提升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结论能为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及人才招聘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帮助组织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巩固.企业能否吸引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持续工作将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绩效.在对已有关于人才政策、产业人才集聚和组织吸引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了假设模型.然后结合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概括出包括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在内的影响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据此验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组织吸引力结构维度测量及其对企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企业用来吸引、保持、发展和激励所需员工的组织吸引力是一种多维结构,其中包含着企业的组织特征因素。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即组织吸引力具有5个维度:信用价值、基础价值与成长价值,以及反映组织基本特征的基础价值和成长价值。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对企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胡蓓  翁清雄  杨辉 《预测》2008,27(1):53-59
本文从求职者的视角对组织人才吸引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国十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对象,采用ANOVA差异分析和AH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显示:(1)组织的人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六个维度,按重要性排序先后为组织特性、职业发展、报酬制度、组织表现、学习培训制度、工作特性;(2)组织对不同性别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在组织特性这个维度上差异较为显著;(3)构建了组织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8-2017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商品房价格数据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专利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创新投入与人才政策视角,重新审视房价对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企业非发明专利授权量不存在明显影响,但却能显著促进其发明专利授权量和专利授权总量,在考虑遗漏变量、互为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显著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房价对一线城市企业创新具有一定的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对其他城市企业创新则具有一定的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效应并不会挤出企业对发明专利创新的研发投入,反而房价带来的成本上涨迫使企业增加核心技术创新投入以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人才政策强化了非一线城市房价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该调节效应在一线城市并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者,外来大学生选择就业与定居的城市会对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高涨的背景下,外来大学生是否还会选择长期定居在一线城市是文章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了解影响外来大学生的定居意愿的因素,为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城市保障制度,提升高学历青年学生定居意愿提供理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从机理上阐述了外来大学生定居一线城市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历、居住时间、住房类型、户籍类型、社会支持利用度、买房意愿、职业期望与自我实现等8个变量对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学历、居住时间、住房类型跟自我实现是通过归属感对定居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近6年回国发展的人数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约3倍。海归创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为鼓励海归回国创业,已经出台一些政策。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我国海归归国后的创业意向值得探讨。本文利用来自2011年底至2012年初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与全球化中心联合进行的对海归人才的288份问卷调查,将海归回国后是否创业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其他综合因素3个方面选取了10个解释变量对影响我国海归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3个方面均对海归归国后创业的概率均存在影响。在这3个方面中,影响较大的分别为学历、商业模式、第二产业,它们的边际作用分别为52.26%、30.93%、44.23%。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描述海归心理特点和国内经营环境的变量尚未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最新的对在杭州地区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就业经济因素、就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就业吸引力的决定效应,并以社会关系网络因素作为中间变量探究了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就业经济因素、就业保障因素是影响区域就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社会保障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对区域就业吸引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具有部分中间效应.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地区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各类人才吸引的方针政策,改善整体环境,提升软实力,以期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流入。结合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年度宏观数据,选用固定效应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高质量人才的流动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已经减弱,目前对人才更具吸引力的是区域的创新能力;区域内营商环境、教育资源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样影响人才的流动方向,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营商环境和教育资源水平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研究科技支撑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以皖江经济带2006~2016年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社会和经济2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测量被解释变量区域发展水平,从市场需求、创新投入、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和平台载体5大层面测算目标变量科技支撑。然后,应用熵权法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求综合值,利用极值边界分析法(EBA)探索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情况,结果得出5个目标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创新人才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系数最大。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做稳定性分析,计算区域发展和5个目标变量进行相似度,结果得出区域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关联度最高,与回归结果一致,并以此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城市包容性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为包容性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以及人才区位选择动因提供证据和解释。根据新经济地理学构建一个包括两区域、五部门、三要素的区域创新增长模型,分析城市包容性通过影响人才迁移进而影响城市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利用“百度迁徙”大数据对我国277个地级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包容性不仅会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还会通过促进人才流动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对具有不同外商投资水平、工资水平及高铁通达性的区域来说,包容性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此外,文化多样性在人才促进城市创新的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但对其他群体来说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重视提升城市软实力作用、因城施策,以提升地方生活品质为重点提升城市包容性和吸引力,以及注重增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强化包容性对创新的带动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在人才数量日益丰沛的基础上,能否吸引并留住科研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工作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自然(Nature)》杂志2021年对全球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各国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科研人员的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且离职倾向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本文提出要以激发和保持科研人员自主的创新动机为人才管理的首要目标,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水平;保证科研人员工作投入的基础上,平衡科研人员的工作与家庭生活;领导在给予科研人员支持的同时,要提供更多的项目参与和职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从公司战略与决策层的高度、企业内外环境全局的视角来考虑吸引人才问题。在企业组织吸引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组织吸引力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分析组织吸引力形成、作用及其风险管理过程,结合组织吸引力在工作场所健康评价及雇主品牌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系统阐述组织吸引力风险溯源、管理分工与认责问题,使组织吸引力管理真正结合企业整体工作环境、融入员工从业体验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人才的就业方向因素关系,通过对影响人才就业方向的个人因素、影响人才就业方向的城市因素进行加权,以量化当代人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偏好等指标,从而反映出个人因素和城市因素对人才就业方向的影响。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生就业方向提供参考,也为学生在校期间明确发展的方向提供指导,为提供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的人才引进提供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20.
人们总是很好奇公司的股利政策,因为它体现了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吸引着投资者的注意力。关于这方面的许多决定因素先前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研究旨在探究公司股利政策和它的银行关系之间的显著联系,这是尚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试图解释公司-银行关系及其对客户公司的股利支付的影响。针对上述原因,收集了在卡拉奇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008-2013年的数据。对于银行-公司的关系,使用了两个变量:一个虚拟变量用于银行关系(1,如果银行关系的数量超过0,否则为5),第二个变量是公司与银行保持的关系的实际数。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变量主要作为控制变量决定股利支付。结果发现,尽管系数低,但银行-公司关系采用的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可以考虑这些关系,作为他们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研究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