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沿海区域土地生产力的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文章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作者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主要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的1/4,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6.不仅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而且环境在恶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耕地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等灾害频繁、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怎么办?靠进口粮食来养活中国人行不通.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其唯一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提高资源的产出率,依靠教育事业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形势严峻我国是土地资源大国,又是土地资源小国。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漠与沙漠化面积已达153.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5.9%。预计今后10年,沙漠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农用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0.11公顷,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且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缺水达318亿m^3,2030年缺水将上升为500亿m^3。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个农用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仅为0.11公顷,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且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缺水达318亿m3,2030年缺水将上升为500亿m3。而我国沿海滩涂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为解决中国日益短缺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自1997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耕地资源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猛烈趋势仍缺乏有效的调控。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视角和中国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和构成分析,提出了反映耕地总体产出能力的标准系数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耕地面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耕地统计面积和标准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重新考察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生产力不发达,80%的人口还住在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并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变得愈发尖锐。传统的精耕细作使我国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这种方式不能维持土地的自然发展,同时严重危害环境,造成资源和环境恶化。当前农业面临严重的挑战,突出表现在种植业生产上:粮食徘徊不前,棉花出现滑坡,油料开始减产,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户受益的一部分,退耕还林通过其生态功能对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效果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基于重庆万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和土地生产函数及其索洛余值估计,定量分析并解释这一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重大农业技术进步和除退耕还林政策以外的制度创新,以及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退耕还林使耕地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分别提高了12.7%和20.9%,折合成收益分别为1 452.98元/hm2和1 170.02元/hm2;并且,除退耕还林以外,土地的生产力还显著地受到地块面积、资本投入、土地质量、农技培训等因素影响。结论认为,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明显得益于退耕还林;除增加物质投入以外,配合采取促进相邻土地的流转与集中政策、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力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区土地生产力和退耕还林项目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李茂  张洪业 《资源科学》2003,25(3):49-56
我国耕地面积自195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5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东南部耕地粮食生产力下降的主要是由于种粮的比较利益低下、耕地数量有限、人口稠密和复种指数下降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用地球上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我国的人均耕地已接近国际警界线。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国土管理的根本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乡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从如下几方面去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台理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2.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的前提下,2010年-2015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呈稳步增长趋势,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但这种增强只是从弱不可持续状态向弱可持续状态逐渐逼近,并没有达到中等可持续状态或强可持续状态。保住耕地面积"红线"和对山区耕地资源进行整理、技术改造是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实现云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韩洪云  喻永红 《资源科学》2014,36(2):389-396
作为农户受益的一部分,退耕还林通过其生态功能对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效果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本文基于重庆万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和土地生产函数及其索洛余值估计,定量分析并解释这一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重大农业技术进步和除退耕还林政策以外的制度创新,以及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退耕还林使耕地的玉米和小麦单产分别提高了12.7%和20.9%,折合成收益分别为1 452.98元/hm2和1 170.02元/hm2;并且,除退耕还林以外,土地的生产力还显著地受到地块面积、资本投入、土地质量、农技培训等因素影响。结论认为,土地生产力的改善明显得益于退耕还林;除增加物质投入以外,配合采取促进相邻土地的流转与集中政策、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力度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区土地生产力和退耕还林项目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数的1/3,全国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警戒线。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再次表明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增设了“破坏耕地罪”、“土地非法交易罪”和违法批地造成严重后果的“渎职罪”等土地犯罪条款,从今年10月1日起,破坏土地的罪行将受到《刑法》的严惩。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了保护“生命线”,我们一定要遏止乱占耕地、浪费土地资源的不良风气。本刊“希望在原野”栏目转载了殷建强同志的文章,希望引起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的共鸣,共同为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作出贡献,使农民朋友树立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5.
俞立平 《情报科学》2006,24(3):365-367,381
无形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术进步等,信息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和材料、能源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定量测度了无形资源、资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从增长弹性看,人均信息资源的增长弹性已经超过了人均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开胜  陈利根 《资源科学》2007,29(4):139-145
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关系的研究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通过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78年~2004年中国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城乡收入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发展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耕地数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耕地数量之间无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耕地消耗将带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提高的良好愿望只是一种错觉,实际情况与此相悖。因此,有必要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作为解决耕地保护难题可供选择的途径,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耕地资源消耗的盲目依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实行了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加快步伐达小康的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商品.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好处很多.即用经济手段促使农民少占耕地,主动采取保护措施;可以改变人均占有耕地、分散经营的弊端,形成规模经营等.各地应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人均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土地的不合理不科学利用情况普遍存在。保护耕地,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本文将对完善土地管理工作的办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人均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土地的不合理不科学利用情况普遍存在。保护耕地,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本文将对完善土地管理工作的办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需求量的多目标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耕地资源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空间储备,同时也是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和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不断加剧,耕地短缺的问题还将进一步凸现。科学预测我国的耕地需求,并制定有效政策保障一定数量耕地,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从耕地保护的政策出发, 本文在深入探讨耕地需求量预测原则、 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多目标的预测方法, 对2010年、 2020年的中国耕地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可为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