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欠发达地区经营城市和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营城市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要走出“以地生财”的误区,形成以获得经常性收入为主,多渠道融资的经营体制,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经营城市要以建立工业园区,布置企业集群为主,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欠发达地区和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是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利用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问卷(阜阳市问卷),从不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出发。分别对影响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口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逻辑推理,揭示了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不参加体育活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原因。从而归纳出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不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向体育人口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中部地区以太原市为中心,通过整合忻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和吕梁市,形成"1+4+6"的城市团发展格局,可以在山西省城市团建构过程中形成"中间带动两边"的城市群拓展模式,寿阳县、阳曲县、"古交市+交城县+清徐县+太谷区"等在区域中心城市间扮演节点角色。"分区+分步"的发展方式以及城市链的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内不同层级中心地间互动水平的关键。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团结构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认识到乡镇中心地扮演的角色,通过整合乡镇中心地构建起次级城市团,并使其在区域中心城市间发挥承接作用,突破行政区划构建功能主导下的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团。  相似文献   

5.
根据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均衡—非均衡—均衡”的螺旋式规律、城市规模优化模型、城市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分工与联合理论,结合我省省情,分别提出了倾斜区空间开发模式、加速合肥—巢湖—芜湖一体化建设进程、建立结构合理的城市体系和我省各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不是先进城市的“专利”,西部地区欠发达的中心城市依托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同样可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富有活力的创意城市。南宁市发展创意产业意义十分重大,条件基本具备,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障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构建创意南宁的基本思路包括五个方面,即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培育主体;选准载体,塑造品牌;凝聚智力,吸引人才;搭建平台,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职业教育正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力争使之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职业教育面临的环境和条件较差,困难较多,如何深化职教改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拟联系实际,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城市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城市与发达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源于企业素质上的差距。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衔接的分工协作体系和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企业群.切实提高企业素质,对促进欠发达城市经济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邹丽萍 《考试周刊》2011,(48):217-217
在城市建设中,一支强大的队伍慢慢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他们多为青壮年,有的未婚,有的拖家带口。他们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相对闭塞的欠发达地区,流动到城市,承担起当地人们不太愿意承担的劳力。他们,被称作"外来务工人员",俗称"农民工"。这里,我们来关注他们可爱的孩子。 来到一个全新的大环境,孩子们首先是感到新奇,兴奋,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涵盖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文章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社会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跨越江苏省的四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沿江、沿海和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章针对四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要利用金融杠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江苏经济区,推动区域内金融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实现经济和金融的联动发展与并轨运行,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国家发展进步追求的目标.淮海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金融危机后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做大做强对我国整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淮海经济区要认清自身优劣势,找准目标定位,在交通、能源等硬件和人才、教育、政策等软件上提升自身,强化体制等方面创新,积极融入全国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徽长江沿线城市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该区域物流网络中,芜湖市具有最大物流强度,望江、岳西形成马芜铜宜物流薄弱区。促进安徽省与内陆省份城市间的大融合,应进一步加大对芜湖市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并扶持当涂县造船业及桐城市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望江、岳西基础设施瓶颈。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具活力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促进合肥中心城市形成:尽快形成统一协调的跨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合肥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能力,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向家坝电站建设带来了金沙江下游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为库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向家坝库区区域3市6县要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深入开展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打造"向家坝库区经济圈",推进整个库区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西电东送"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态势,采用层次分析法重点对2010年苏州五县市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的区域特征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苏州五县市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较高,且各县市间的差异较小;在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一体化方面均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的非一致性使得区域经济产生趋同或分异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相关。对环渤海经济区14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和分异的实证分析表明:环渤海经济区各城市近10年来区域发展以分异为主,行政区划内的城市经济增长同步性较好,基于行政划分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经济区整体水平。因此,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城乡一体化作为协调城市和农村两大地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方式,将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温州市为例.从城乡地域经济的融合、人口流动和居住空间的变化,城乡间交流的日益增强,以及城乡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可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形成“淮海文化经济圈”思路,可以促进苏北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步伐,实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目标;将“淮海文化”所体现的英雄豪迈、开阔大气、踏实进取、协作创新作为苏北城市的代表性精神,可以增强苏北五市的凝聚力。苏北可以大力发展“水文化”产业、打造“楚汉文化”品牌、挖掘“西游记文化”,把生态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政府应加大对苏北文化建设工程的扶持。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