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读写训练的重点及编排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1.读写训练重点的安排,力求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本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读写训练重点。读写训练重点体现了小学阶段读...  相似文献   

2.
1.读写训练重点的安排,力求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和久识事物的规律,本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读写训练重点。 读写训练重点体现了小学阶段读和写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顺序。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一、读写训练重点的安排, 力求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 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 事物的规律,本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读写训练重点。 读写训练重点体现了小学阶段读和写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顺序。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小语六年制第八册作文教学建议永宁县教研室陈璇君小学语文六年制第八册作文教学应把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体现事物的特点、内容要真实具体、按一定顺序记叙作为主要训练项目(其中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内容要真实是训练重点)。教材中安排了10次作文训练,教师要有计划...  相似文献   

5.
一、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安排的三十二个训练重点,是怎样体现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的?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是通用五年制小语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也明显地体现在高年级重点项目的编排上.翻开课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条线索,一条是学习语文,一条是认识事物.诸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层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都是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提出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清事物和联想,事物的联系,事物和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提出的.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叉,有机地统一在整个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它们的联结点就是重点项目所体现的每组课文.因为课文,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一、二年级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看图说话训练.这种训练形式的目的是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为此,看图说话应该按感知、分析、归纳、叙述四步完成.  相似文献   

7.
四年级下学期的作文练训练,要完成由段向篇的过渡,要建立篇的概念,逐步渗透高年级习作要求。为了完成这个训练任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作以下几点说明:①第八册读写训练的重点是:注意观察事物,学会观察方法;按一定顺序记叙;抓住事物重点;体现事物的特点。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既要突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但又不能单一化,要注意四个重点训练项目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七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本册四个训练重点: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重点,体现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既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又是作文训练的重点。”第八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本册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在第七册和第八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观察事物”这个重点,从写观察日记入手,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一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汇报如下。 我是从三方面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 一是课文中学什么就指导学生写什么,及时巩固,  相似文献   

9.
分段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之一。教材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安排了训练内容。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教材体现了由以句段训练为重点向以篇的训练为重点过渡的特点。全册安排了四个读写训练重点,即怎样抓住重点,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有顺序地记叙,怎样抓住特点。在总复习时既要以巩固本册训练重点为主,又要适当兼顾非重点训练项目,既要抓好基础知识训练,又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设计了以下一部分练习题,供复习时参考选用。一、汉语拼音复习要求:能正确熟练地读出音节,能在课内外学习中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九义”小语教材从第五册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安排了重点训练项目。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呢? 一、就一组教材而言,要处理好课文与训练重点之间的关系。“九义”小语教材从第五册起就围绕训练重点进行按组编排。每一组教材一般以三、四篇课文为例子,共同体现某一训练重点。如第五册第六组教材。  相似文献   

12.
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特定任务。为完成这一特定任务,必须根据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体系,凭借“教材”这一例子,进行读写重点训练,方能有效地完成这一特定任务。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读与写的重点训练项目,贯穿于整个教材,两条训练的主线是穿插进行安排的。一条是侧重于阅读能力的训练;另一条是侧重于写作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环环紧扣,体现出有序性、科学性,后面的训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发展的,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一、读懂句子,写通顺话教材从第五册开始编排训练重点,强…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思考·练习"的内容,弄清每一道题的训练意图;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有机渗透"思考·练习"的要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课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思考·练习",巩固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下面,我以第七册教材为例,就用好"思考·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突出读写训练重点该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14.
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事物的重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几个读写训练重点。《观潮》是该册第二组教材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与《海底世界》都担负着训练观察能力的任务。但训练的角度不同,《海底世界》侧重于训练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该课侧重于训练观察的顺序。课文共六个自然段。除第l自然段是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要求学生通过本组教学,学到一些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这一训练要求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也较易为学生接受,但要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好却并不容易。如何根据不同课例的特点组织扎实训练,切实增长学生积累材料的功力,就成为本组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认为,学会积累材料的关键是强化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一、强化观察意识强化“留心周围事…  相似文献   

16.
四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训练,要逐步完成由段向篇的过渡,使学生建立篇的概念。自然段是篇的基础,篇是段的扩充和延伸,因此在完成过渡任务时,仍然不可忽视段的训练。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学生的习作要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通顺,学习使用已经学过的标点符号,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为了完成这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考虑到以下几点:(1) 第七册读写训练的重点是:注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重点,体现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记叙。每次作文训练,既要突出一个训练重点项目,又要注意四者之间联系。在提高教学效率,不增加学生负担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十一册的阅读训练是在借助分段、概括段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安排的,共有三个重点:分辨课文内容“主要的和次要的”;“分辨事物和联想”;阅读中注意“外表和内心”。怎样把握好阅读训练重点,加强阅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八册在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即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一要真实,二要具体”。通过以上两个重点训练项目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观察与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围绕以上训练重点,本册第一、二组教材分别安排了看图学文《小球门手》、《颐  相似文献   

19.
小语第十二册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要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善于观察事物,观察得细致,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深刻;写作文要抓住几个要点,在叙述这些要点时,还要把有关的具体情况考虑周到。教师要围绕这几个训练重点。精心指导学生完成本册八个“基础训练”中安排  相似文献   

20.
杨伟丽 《教师》2011,(12):60-60
提起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我们总把"写"放在最后,可见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由"学写"到基本"入门"的任务,光靠《语文园地》安排的八次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相关的探索,力求寻找有效的途径。一、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知识及方法可以传授,但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