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疆游记》是根据谢彬在新疆调查财政时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一部游记,真实记录了20世纪初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地方物产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状况,反映面广泛,内容丰富,议论深切,是之前历代西北行记都无法比拟的,是研究新疆民俗重要的文献资料,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新疆游记》继承并发展了西北行记文体及题材,在中国古代游记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3.
谢彬,衡阳县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爱国学者,毕生著作达30余种,800余万字。现将其主要著述简介如下:一、《新疆游记》,共30余万字,1916年写成。于1923年由上海中华书局收入“新世纪丛书”,1929年出版单行本。近年来,美、英、日等国均有译本出版。  相似文献   

4.
谢彬的《新疆游记》一书,是他九十多年前前往新疆和阿尔泰特别区调查财政时的日记。书中除了调查财政外,还寻访古迹,记录沿途风光,了解地理沿革,收集传说及地名来历,关注民族构成与民族关系等等。因此,这部书可以看作是百年前的一部新疆百科全书。其中对于伊犁的记述尤为出色,他为我们详尽地描绘了塞外江南的山光水色,介绍了多民族聚居区的民情风俗、社会经济状况,展现了西部边陲的众生相。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刻地认识伊犁,更加自觉地建设伊犁,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彬与左宗棠开发新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彬与左宗棠开发新疆之比较杨昌泰谢彬(1887—1948年)湖南衡阳县人,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县人。他们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左宗棠从1875年开始,挥师收复新疆,功绩卓著,举世瞩目。谢彬则自1916年开始前往新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谢彬的《云南游记》是研究民国时期云南以及周边地区的情况的宝贵史料。本文对作者的生平作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山川物产和交通等方面对该书的内容作了介绍。书中所载多为作者所亲历,因此,对研究民国时期的云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作者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治学态度的认真,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鄙视,同时,由于该书是以游记的形式进行记载,因此,有些内容散见于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介近代云南史料笔记三种。谢彬著《云南游记》 ,其内容侧重于云南教育文化方面 ,对于研究民国初年云南社会历史也颇多参考价值。陈碧笙著《滇边散忆》 ,明确提出了建设“大云南”和“国际交通线”的战略思想 ,以及发展云南边疆城市问题 ,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陈嘉庚著《南侨回忆录》涉及云南抗战期间“南洋机工”史事和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谢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学者。其著作大致可分为游记、政治、经济三大类,共170万言。特点在于:是清末至民初时期的当代史;对东西列强侵略中国高度重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贪官污吏和军阀危国殃民的痛恨。  相似文献   

9.
吕振羽(1900—1980),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等多部史著,力辟榛莽,雄踞史坛,影响颇为深远,撰著于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也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史学著作。一、首次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整理的中国思想发展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脱稿于1936年8月,1937年6月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理对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探索。文章开篇即言:“社会思想是上层建筑之二的东西,”“受着社  相似文献   

10.
经过4年的努力,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20世纪新疆史论丛——新疆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以下简答《论丛》)终于完成了。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论丛》以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世纪伟人为主线,展开论述20世纪新疆史。 《论丛》汇集了25篇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疆,有“辛亥革命在新疆的胜利和失败》、《俄国十月革命对新疆的影响》、《毛泽东与新疆》、《论苏联、共产国际与新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在几十年的游历考察生活中,涉足半个中国,游迹纵横十九个省市。他给人们留下的宏篇巨制——《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是地理学、历史学、植物学、文学上的不可多得的遗产,被称为“千古奇文”。自然山水——我的山水——《徐霞客游记》中的“情”我们的祖国山川起伏,江河吞吐。纵观山光水色,难免牵启心灵,鼓动情致,自然也要形诸笔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在继《七十八日游记》后写的第二部中国游记。1918年,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中国漫游记》的创作意图便是使日本人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同时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中国漫游记》中,德富苏峰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中国政治和各方面的优劣势,并分别给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部游记是德富苏峰中国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刘泽华教授     
刘泽华,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识分子史、历史认识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中国的王权主义》、《洗耳斋文稿》、《士人与社会》(先秦卷)。主编并与人合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的整合》、《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刚刚过去的1920年,21岁的瞿秋白应北京《晨报》之聘。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于这年10月16日离开北京,前往“赤都”莫斯科,以实现他考察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和“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伟大心愿。瞿秋白在赴俄途中,于1920年11月在哈尔滨旅次,生活十分艰苦。这时,他开始了《俄乡纪程》的写作,至1921年10月全书完稿,共计16节。瞿秋白于1912年1月25日抵达莫斯科后,又着手撰写第二部书稿《赤都心史》,这部书包括作者1921年至1922年所写的杂记、散文诗、名人轶事、读书札记、游记等,共计46篇。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①(简称《游记》,以下引文不另注者,均引自《游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山水散文集.前人曾将《游记》和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②这实在是极有眼光的.  相似文献   

16.
约稿启事     
《政治思想史》2015,(1):201
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二、本刊以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政治思想传统中的合理因素,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  相似文献   

17.
约稿启事     
《政治思想史》2012,(3):201
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二、本刊以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政治思想传统中的合理因素,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  相似文献   

18.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的“宗主”(鲁迅语)。1812年,当他的代表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以下简称《游记》)公之于世时,立即轰动了英国乃至欧洲文坛,人们争相传阅,以致名声骤增,超越了那时以撰诗而闻名的司各特。诗人自己也非常得意地说:“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游记》是一部题材新颖、思想深刻的浪漫主义长诗。全诗计有4700多行,共四章,历时8年  相似文献   

19.
人物介绍     
柳诒征( 1880-1956)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江苏省镇江丹徒人.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学术成就他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先驱、开创人.他编写的《历代史略》,是最早的一部近代新式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国商业史》是最早的中国商业史专著.《中国教育史》是第一部中国教育史著作.1923年完成的《中国文化史》,为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他是现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国学导师.他创办《学衡》、《国风》、《史地学报》等学刊,致力于中华文化的昌明、发扬.他是现代儒学宗师.他认为:儒家经典《诗》、《书》、《礼》、《乐》,皆史也,皆载前人之经验而表示其得失以为未经验者之先导也;另一面,中国史学通贯儒学,儒学精神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核心.他发表论著,对孔教正本清源,指出了儒学之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儒家之根本精神,为解决今世人生问题之要义”,“在现代科学昌明的物质状态下”,以孔教拯救现代社会,“不至以物质生活问题之纠纷,妨害精神生活之向上”,“此吾侪对於全人类之一大责任也”.  相似文献   

20.
约稿启事     
《政治思想史》2015,(2):201
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二、本刊以批判性地继承中西政治思想传统中的合理因素,促进中国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