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335型DSP处理器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数字PFC电路,重点研究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数字控制回路的设计,给出了具体PI参数计算例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该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近期出版的《我是马政委》等体育图书为例,分析体育图书明星效应的诞生、延续和再现,并认为体育名人图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明星“神话”的作用机制,实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廖平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马一浮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二人在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六经"在廖平的经学、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位置,但他对"六经"的认识却历经"六变",在后"四变"中,不断纳入各家学问,将之放在孔子与孔经的统摄之下,用"翻译"的手段给予了"六经"各自不同的地位。对马一浮而言,"六艺"绝非"六经",更非学习的科目,而是代表一切固有的学术与心性,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又融合了佛学、道家和西方的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以"心统六艺"为核心的儒学哲学系统,颠覆了将"六艺"认为只是儒学思想一部分的狭隘看法。  相似文献   
4.
何睿 《科技风》2012,(1):158
针对邢台矿洗煤厂实际生产中部分设备处理能力不足,介质消耗稿高,浮选效果低等问题,在扩建的B系统中粗煤泥分选系统选用csS干枕。珠-分遗机,两以降低粗精煤的灰分,解决选煤厂末精煤的质量问题以及影响生产的诸多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的环境振动模态分析,使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压缩感知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终确定优化结果可以对桥梁运行中的损伤程度进行监测,使桥梁在智能健康监测中有了更准确的健康定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则是最主要的家庭劳动教育主体。由于劳动形态的时代演变和教育形态的理念革新,劳动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劳动”或“体力劳动”,教育的形态也不再局限于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教学[1]。在家庭中开展的劳动教育同样如此。新时代的家庭劳动教育也应突破传统家庭劳动的限制,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形态。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教育者”,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何睿 《文教资料》2010,(26):31-33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经济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卡斯特桥市长》一书中三名女性角色的性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男性对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要求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与历史观是相互促进的。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达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准确的认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全面和重点的统一,是历史性和客观现实性的统一,是自然属性和一般的类特性社会属性的统一。他的人的本质观的理想性方面被我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是我国当代极富个性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极端化的形象、性格、情节事件或情感。在这种极端化的叙述下,阎连科在处理各类虚虚实实"关系"的过程中赋予了自己的小说作品一种既激烈又压抑、既写实又夸张、既美又难以称之为美的强大张力。《炸裂志》作为阎连科的新作,除了保持和发扬原有的写作特色之外,又加入了他对当下现实和历史新的思考。本文旨在透过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美学视域,抓住《炸裂志》中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网",解读和挖掘其中美学特色和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0.
郭骁靓  何睿 《海外英语》2014,(15):112-114,119
该文基于自建的历时类比语料库(1905-1940),通过量化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了周作人译作和原创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主要考察的数据是标准形次比、平均句长和平均词长。该文得出的结论是:1)在20世纪30年代前,周作人的译作较大的影响了他的个人创作,这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行文风格和个人文学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2)在20世纪30年代后,周作人的译作和个人创作在行文风格方面出现趋同,这主要是受他个人的文学观念所影响,这一时期周作人的译文数量减少,给个人创作所带来的影响不断减弱;3)通过翻译国外的各种文学作品,周作人在翻译过程中获取了许多异域思想,其中诸如人道主义和美学思想等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价值取向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