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23年4月20日,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生态校园建设”为主题的“第六届生态校园建设高峰论坛”在南昌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支持,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小学生态校园行动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专委会主任王晓纯等嘉宾出席论坛,全国近20个省份的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领导、教育界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媒体代表等400余人参加论坛。  相似文献   

4.
“学会做事”是国际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价值观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有效途径。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体系,实现“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25处“环境”、39处“生态”的字样,并专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章节,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如何将生态问题以教育的形式渗透到中职德育课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理清生态教育的理念,抽取适合中职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的生态教育目标,构建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堂体系,使中职学生通过有效的生态教育课堂,获得对生态意识、生态情感、生态文明的新德育观.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要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其宗旨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认为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紧密联系为一体,所以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学会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与生态文明有关的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原则以及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中小学要认清生态文明教育缺乏体系化、生态文明师资缺乏专业化、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缺乏实践性等现实困境,并针对问题思考对策:中小学可通过强化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导管理、加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健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运行机制等路径,推进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21世纪社会变革的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育的未来”全球倡议中提出了“学会成为”的育人指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关注点被定位于人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知识、公民身份与集体行动参与、应对未来职业挑战的素养培育四个领域。秉持人文主义的传统,“学会成为”从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出发,倡导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并从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指向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基于对人文性的思考与反思,未来教育应更加关注人对自我生活意义的内在寻求、对他人生存发展的人性关怀,以及对自然生态伦理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载体变化与现实诉求出发,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从高校教育层面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思想理念,努力践行“生态建设”主题,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生态脆弱、修复难度大仍然是当前的生态现实。要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新常态,就必然要研究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战略决策和现实路径,推进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探索有效的生态建设奖惩机制是当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林秀梅 《教书育人》2012,(17):34-35
近几年,新教师成长的问题已是学校所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们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课程目标意识淡薄,教育科研意识更是有待于提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加强新教师教育教学目标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落实指导,使其教学课堂不只是流于形式或花哨的表演。通过同伴引领与阅读名家名著名篇的潜移默化,有的放矢地引导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解  相似文献   

13.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14.
疫情带来的灾难深重,重温《学会生存》可以让我们再次思考教育对“人”的回归。在此背景下,新时代区域教育在国家总体指引和部署下,必须以主动姿态回答时代的新命题,宁波教育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育德铸魂、课程和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和人本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展现和西方文明的确立,都反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纵观生态文学的发展流变,中西方文化互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这种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近代生态文明的概念重新审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整合中西方生态理念、传承和创建现代性的生态文明迎来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新曙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27个单位的800余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这次盛会,提交学术论文摘要300多篇。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发展生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各位专家分别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对生态学发展的思考做了详细的阐述,并认真解答参会人员的提问。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学会共处”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学习需求。“学会共处”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新取向对“文明交往”的同伴共处、“和谐共处”的师幼互动的形成,“关关与共”的幼儿园文化的营造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取向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他者意识、群体意识;“学会共处”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以弹性的游戏课程的设计、基于教师指导的课程实施和以园本课程制度为依托的课程运行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