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对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标准化难等复杂问题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涉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制”改革,形成“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两个专项、“4+6+X”层级分明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制”改革着力于创新多元主体管理体制,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构建以人才培养与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知识体系与服务岗位相匹配、“招培就”一体化为特征的“四链融合、五项衔接、六维贯通”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彭明程 《科教导刊》2023,(19):80-83
当前,高职跨境电商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尤为迫切。打通跨境电商人才链“最后一公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以行业企业需求痛点难点、课程教学规律、特征、主要矛盾为突破点,进行金课建设,采用“任务驱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孵化”“成果认定”“积分互换”等方法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此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亟需大批机电类创新型工程人才。以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需求,本文融合建构主义理论与项目驱动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学(Study)协同、赛学协同、产学协同的“3S协同”育人机制,营造了学习与实践同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环境,实施了“兴趣激发—项目实践—创新设计”的“三阶递进”教学路径,创建了创新(Creative)知识基础、创新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评价的学生全过程创新能力“4C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了“3S协同、4C评价”机电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机电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人才成长的个性化需要,笔者逐步探索、提出“个性成长、分类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以“一传四感”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厚植“空天报国”青春底色,促进个性成长的和谐性;以“注重与学生分享经验教训、注重全过程全方位互动、注重教学资源与时俱进”的教学措施培养“创新开放”综合能力,提升个性成长的主体性、创造性;以“课程链、课程树”的课程体系服务“百花齐放”发展需求,适应个性成长的独特性。经过该理念30多年的教学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类专业一代又一代学生从中受益,涌现出一批以服务国家国防建设的未来总师、勇攀科学前沿高峰的未来科学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创业者为代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分类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更好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等探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工程教育为抓手,从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训模式、落实“三融”教育、推动工程教育发展等方面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衔接。  相似文献   

6.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又与创新教育以及技能培养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承德市特色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现状,剖析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任务为导向构建高时效性课程体系,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改革教学方式,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第三方评价结果为标准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以大赛和创新服务平台等途径,突破人才培养瓶颈,探索积极发挥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等理科教育》2012,(4):2-F0002
北京师范大学以培养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需要和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面向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加快“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领域对跨界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关键岗位群,整合优化专业布局,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共享性课程教学资源等八个举措,以“政行企校专生”六方联动建设等七项保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路径,培养能够提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水平社会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9.
吴合显 《文教资料》2020,(7):122-123
吉首大学生态扶贫博士人才培养,坚持“需求导向、联合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重在应用”的理念,把国家急需的博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有机统一,既注重人才的理论修养,更注重人才在扶贫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以达到生态扶贫博士人才“重在应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文化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实践。通过将“敬业”内容融入专业职业文化、将“专注”内容融入专业人文文化、将“精益”内容融入专业技能文化、将“创新”内容融入专业精神文化等措施,有效提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总结实践经验,下一阶段应从侧重“匠德”与人才道德素质的联合打造、促进“匠规”与人才法律素养的双向提升、强化“匠艺”与人才专业能力的统一融合、注重“匠心”与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机衔接等方面入手,推动“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的迫切要求。文章以大庆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依托产业学院这一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与理念更新,如何主动融入产业和行业需求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路径、策略、实践和成效,以期为转型发展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素质影视应用人才不仅是繁荣文化市场、建设精神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新时代“中国故事”重要的讲述人和传播者。但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仍以研究型大学为标准,在产业主导教学、岗位嵌入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实现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以产业发展业态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对接与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创新基地的建立,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平台和训练环境。文章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将教室、校园和社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三大“课堂”与职业教育、个性教育、英才教育三大“平台”相结合,通过诸多措施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人才学院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成立校科技创新协会、社团引入学分制、出台《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用“节”文化培育创新人才、设立各类项目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创业的结合。但是,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还要在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角度出发,构建“准工厂化”人才培养实训共享平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及企业四者共赢的路径。建立“准工厂化”医学生物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项目,专创融合教学资源,使教学与科学研究一体化;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实训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对社会开放,开展科技服务,增加平台的教育附加值。形成学生+教师+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的“准工厂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重要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直接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基本组织,是处于高校核心领导地位的党委在各基层单位的战斗堡垒。以湖南科技大学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多年成功经验为例,着重阐述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学科建设体制与方针上指引、特色与优势上促进、项目与成果上孵化的实施过程与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6.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坚持“立德为本、文化为魂、学术为基、实践为源”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文化润育、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中俄协同育人共同体中的典范。该校坚持建设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造中俄人才高地以及科技创新重要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探索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学位授权机制,以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它促进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实施这一项目的过程中,吉首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包装教育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研创型人才培养的步伐才刚刚起步,现有的培养模式和包装经济全球化以及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适应社会需求以及俱有前瞻性的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本文从构建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团队培养、拓展优化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探索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式,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包装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梅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1):161-164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满足需要的物联网人才意义重大。通过构建“文化、服务、制度、理念”顶层制度,营造“卓越工程师”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组建富有活力的教学团队,深化全方位协同培养以及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与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新模式,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