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经验将影响他后来对别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因此不失时机地地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一、营造关爱氛围家庭氛围的营造不是父母施爱于孩子,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不同的夫妻关系营造了不同的家庭氛围,同时也给孩子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环境。充满了温暖、关爱、体贴、尊重的家庭环境不仅避免了孩子与人交往中紧张…  相似文献   

2.
"尊重"教育可以使孩子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增强自信,学会交往。教师应充分认识"尊重"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尊重"教育的效果。要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求教师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  相似文献   

3.
李晓婷 《考试周刊》2011,(47):237-238
本着课题研究中培养幼儿健康品质的精神和美化健康幼儿生活的目标,我们注重幼儿交往的研究实施。在"交往"这一主题中寻找一个个实施点,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小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可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让孩子在拥有自身体验的时候,能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学会坦然面对拒绝,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学会倾听别人,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技能。倾听他人,就给了他人说的机会,给了他人表达自己愿望、阐明自己观点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了自己了解他人、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成长也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所以,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孩子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有陪伴与同伴的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更为他长大后接纳他人和被他人接纳,从交往中获得资源、获得能量,享受交往的快乐,在交往中高质量地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与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几个孩子一起玩时,常会因发生一点矛盾就闹得不欢而散。这是由手孩子缺少交往方法,无交往经验所致。因而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十分必要,这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一、注意礼貌言行孩子只有具备一定的礼貌习惯才会受人欢迎,别人才喜欢和他一起玩,从而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如,能主动地向别人问好,学会用商量的口吻与人  相似文献   

8.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所谓归属感,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归属感作为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它也决定了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接触中迫切地需要获得归属感,即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接纳。这里的他人,包括同伴、家庭、单位,等等。  相似文献   

10.
陈玫 《家教世界》2013,(8):170-170
爱是信任、尊重,更是艺术。爱孩子,是每位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没有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这就很明确地强调教育要从爱开始。教师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只有爱护幼儿,才能了解、接纳幼儿的一切,才能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你的,我们的……可别小看了这几个词,宝宝会使用这些关系代词,说明他的物权意识正在发展中哦。快点来关注一下吧!培养孩子的"物权"观念,能够让孩子学会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界限,逐渐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对孩子顺利步入社会,在交往中受到欢迎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一首美国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特别有趣:  相似文献   

12.
陈芳 《教师》2015,(1):75-76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机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感受中学会关爱。《弟子规》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关爱说起,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幼儿能学会理解、关心他人;有机会表达认识他人的愿望;在争议中接受同伴的建议,最后达成一致,获得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游戏中与人交往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许多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的语言仅限于简单的"您好","再见";有的孩子甚至在别人与他打招呼之后不说话,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别人或回避与别人打招呼。结合这些情况,我采用了幼儿喜欢的游戏式活动形式,让他们学会用"您好""再见""请"等与别人打招呼。同时学习运用体态语言进行社会性交往,促进幼儿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5.
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解决冲突,逐渐成为社会人的一员。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能,缺少正确的交往经验。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呢?笔者在实践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对儿童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情绪渐趋成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信任态度,具有乐观主义等。幼儿期是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家长该如何把握住这个教育的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呢?首先,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家长要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长处,不能因别人有缺点或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和接受。其次,教孩子学会分享。例如,孩子凡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难以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  相似文献   

17.
学会合作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青少年只有学会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学会合作的前提是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尊重和接纳他人,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交往能力强,就会比别人多一份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体现自身的价值。今天的幼儿正是21世纪的主人,幼儿期是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各类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表现自我,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在幼儿  相似文献   

19.
刘素芹 《早期教育》2001,(11):36-36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只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尊重别人。在音乐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我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积极的交往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谈谈他们是如何商量角色的,玩得是否开心,及时表扬在表演中尊重他人、乐于谦让的幼儿,并请在交往中获得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相似文献   

20.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爱孩子才能滋养他的心灵让其健康成长呢?首先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本人,尊重他的感受、个性和想法。家长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家长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