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辽宁省2所小学的137名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探究儿童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调节与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社会接纳和不明确社会排斥能够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明确排斥降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2)特质自尊在儿童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特质自尊对其关系影响不显著,低特质自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受到排斥的影响;(3)在低特质自尊的儿童中,状态自尊在社会排斥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时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是否受到了其他认知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范式,分析了4-5岁、6-7岁、8岁、9岁儿童和成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时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7岁、8岁、9岁和成人表现出了多样性效应,并且9岁儿童运用多样性信息的能力已达到成人水平。但6-7岁和8岁儿童的多样性表现与成人仍有显著差别。从发展趋势上,对年龄、属性特征外显性和人格特质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表现出多样性效应,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在Lopez等、Gutheil等和李富洪等的研究中,小于9岁儿童的归纳推理不遵循多样性原则。Heit等的研究中,5岁儿童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效应。而Lo等更是基于贝叶斯模型,提出了用前提概率与论断力度的关系(即ppp)来衡量儿童运用多样性信息的能力。事实上,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争论是由推理范畴的不同所引起,一种是涉及生物概念范畴,另一种是涉及人格特质概念范畴。在人格特质概念范畴中,可以运用心理理论、人格特质与行为之间稳定的关系,以及共变原则的归因促进儿童对前提多样性信息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旅游不文明行为在影响国家形象的同时,也制约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学者多基于旅游外部环境和游客自身特质视角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防治进行研究,却忽视了社会学习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影响。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羊群效应理论,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旅游不文明行为羊群效应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现实旅游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羊群效应,且会影响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形成与演化;2.旅游不文明行为羊群效应受面子声誉、惩罚力度、“法不责众”观念、群体规范、游客愧疚感及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收益和负外部性等因素影响;3.根据博弈结果和数值仿真,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防治提供政策建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词汇识别的加工模型——平行加工和系列加工的最新实验研究结果。随着心理语言学界对正字法研究的深入,OUP效应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OUP效应是对系列加工模型最好的证明,对儿童英文词汇识别及识记方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最后,提出了在OUP效应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儿童学习英文词汇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成为领导行为领域研究的新热点,但现有研究对领导行为有效性调节因素的探究还不够深入。文章将特质性调节焦点变量引入领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质性调节焦点对领导行为有效性调节效应的理论假设,并用424个来自不同单位性质的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调节焦点理论和测量量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而且证明了特质性调节焦点对领导行为有效性具有调节效应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7.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留学生汉语单字词识别中的笔画数效应、词频效应和词素频率效应。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了留学生汉语单字词识别的笔画数效应和词频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存在笔画数效应及词频效应,但其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探讨了留学生汉语单字词识别的词频效应和词素频率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存在词频效应和词素频率效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词频高时词素频率差异不显著,词频低时词素频率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笔画可能是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中的一个加工单元,笔画与词频分别作用于汉语单字词认知加工的不同阶段;在留学生汉语单字词的识别过程中,词频和词素频率同时作用于同一个认知加工阶段,词频具有优势效应,词素频率具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眼动技术,通过记录和分析88名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的成绩表现及眼动数据,探讨儿童识别不同强度表情的即时加工过程、发展状况及眼动模式,并在划分兴趣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过程中不同部位的优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识别成绩随着表情强度增加而提高;(2)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随表情强度的增加而减少;(3)随着表情强度的增加,面部不同部位的作用会有所改变,如愉快表情的嘴部越来越重要,愤怒表情的眉眼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在早期生命历程中遭遇父母缺席。父母缺席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时间性“累积效应”和数量性“累积效应”。时间性“累积效应”指随着父母缺席时间的增加,亲子依恋逐渐疏离化;数量性“累积效应”是由于父母缺席导致家庭风险因素累加,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学校作为能动主体提供外源力量,帮助学生生成内生力量,外源力量和内生力量相结合,一同化解父母缺席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语言预期偏差的年龄特点,以及肯定、合作任务对抑制语言预期偏差的作用.实验类型为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3(年龄:9岁、11岁、13岁)×2(行为:刻板一致行为、刻板不一致行为)的混合实验设计,设置肯定、积极的合作任务情景,对普通小学9岁、11岁、13岁儿童共120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岁的普通儿童已经对弱智儿童表现出语言预期偏差效应,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语言预期偏差效应也就越明显;相比控制组,在肯定、合作任务之下,普通儿童对弱智儿童表现出更少的语言预期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图片判断和个别访谈任务,考察3—6岁儿童对影响言语行为的生理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元认知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3-6岁儿童对言语行为影响因素的元认知在5岁时基本获得,6岁进一步发展。(2)3—6岁儿童出现语言的自我性别优越论。  相似文献   

12.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法,以124名3-6岁儿童的心理特质为中介,探究其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作出推理的能力。得出:特质推理现象存在于3-6周岁儿童对于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3-6岁儿童在该方面的特质推理能力发展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童欢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152-153
目前,科学教育活动在大班教育活动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其价值是否能得到最大发挥与师幼互动密切相关.然而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呈现主体错位;互动次数差异显著;提问封闭多余开放;内容预设和形式单一的现状,其原因在于受到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及幼儿园因素的影响,对此提出两项对策,即接纳与尊重幼儿,保证互动中师幼间双向性探究成长;合理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确保互动中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假想伙伴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45名3-6岁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假想伙伴现象的基本情况以及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假想伙伴现象对幼儿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假想伙伴的幼儿相比,有假想伙伴的幼儿在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分布,为制定儿童铁微量元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城区幼儿园3—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12分析软件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描述含量分布。结果:孝感市城区3—4岁儿童血清铁元素的平均水平为21.03μmol/L。儿童血清铁元素含量在10~15μ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2.87%。孝感市城区儿童血清铁含量偏低率为11.26%,偏高率为15.4%。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怀化市市区和麻阳县、通道县3~6岁幼儿的身高、体重、坐高、胸围、皮褶厚度进行测试,并对城乡同龄幼儿的身体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怀化市城乡3~6岁幼儿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总体上符合3~6岁幼儿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身高、体重、坐高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身高的增长主要以下肢为主;(2)2010年怀化市3~6岁男幼儿身高、体重、坐高的增长速度大于同龄女幼儿,男幼儿的骨骼发育、人体纵向高度的生长和胸围发育的水平比同龄女幼儿好;(3)2010年怀化市3~6岁乡村男幼儿的身高都大于城镇男幼儿,乡村幼儿的人体充实度和密度大于城镇幼儿,乡村女幼儿坐高增长速度优于城镇女幼儿,乡村女幼儿的皮褶至4岁时最大,而城镇女幼儿3岁时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锌、硒含量分布,为制定儿童微量元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幼儿园3~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儿童血清锌、硒两种微量元素含量。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描述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用SPSS12软件作微量元素含量偏低率和偏高率的统计。结果:293例孝感市城区3~4岁儿童血清锌元素含量在9~12u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1.50%;血清硒元素含量在2.0~2.5umol/L所占比例最高,为24.57%;血清锌、硒元素含量偏低率分别为11.94%、18.09%。  相似文献   

19.
每年都有一些孩子们非得到不可的礼物,孩子们可能会连续几周哭闹,发脾气,要求父母承诺将之作为“我的圣诞或生日礼物”,但孩子总会为得到游乐场上时兴的玩意儿而有所行动。那么今年全世界的顽童们将会为什么礼物哭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