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良好的骨骼肌肉机能状况对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骨骼肌肉机能状况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爆发力以及柔韧性。骨骼肌肉机能状况是反映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负重抗阻练习是提高骨骼肌肉机能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各方面的健康改善,包括肥胖、骨骼健康、摔饲率和骨折发生率。本着重强调骨骼肌肉机能状况对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健美操对高校女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健美操训练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是人体美最基础、最本质的表现。健美操通过它特有的练习内容和方法 ,通过教师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及学生积极刻苦的锻炼 ,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首先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作用。健美操以它独特的教学形式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特别能满足青年女性爱美的心理。女生积极参与健美操锻炼 ,心肌增厚 ,心腔容量增大 ,血管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的舒张能力 ,使心搏有力 ,心输出量增加 ,提高供血能力 ,还能给脑细胞供氧、供能 ,提高大脑思维活动能力。健美操训练对呼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练气功的人数剧增,对气功的生理效应与科学机制引起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本文以练气功对老年人的心脏血管机能的康复作用为题目,观测30名多年练气功老年人的心电图、哈佛台阶试验和血脂变化,所得结果显示阳性结果,测得数据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证明长期坚持气功锻炼能改善心脏血管机能,防治疾病,廷缓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4.
“导引保健功”提高中老年妇女神经、心脏机能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31名练习“导引保健功”的中老年妇女3个月前后,神经、心脏机能指标的测试分析,论证了该功法提高人体神经、心脏机能的方法及原因,为指导人们更好地练习“导引保健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脉搏测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可以用很多精密的电学仪器,检查心脏的功能.但是运动实践表明,当了解运动员心脏血管系统功能时,脉搏仍是灵敏反映人体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而且测定简便易行.在运动实践中,广大体育工作者经常用脉搏来检查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用脉搏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多学科综合观察形式,论证了“四十九式经络动功”对提高人体机能,健身保健、防病治病所起的作用。实践证明,这套功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一些慢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并能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同时也是一套很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练习的可靠功法。  相似文献   

8.
章在述及武术运动的呼吸特点和作用后,着重对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的提、托、聚、沉的呼吸方法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四种呼吸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呼吸系统机能,而且对人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同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关怀和重视体育运动,历来把开展体育运动看成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一种最积极的有效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年就指出,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具有营生、卫国的重大意义。体育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科学。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人体的器官功能潜力很大,不充分使用,就会逐渐衰退;采取科学方法,经常锻炼,充分运用,就可以使器官功能不断增强和发展。譬如,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心脏每分钟最大的工作量,能输出四十多公升血液,肺活量是三千至三千五百毫升。但在平静工作时,心脏只要输出大约四公升的血液,肺脏每次只要吸入五百毫升的空气就能供应身体的需要了。因此,一些不爱活动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心脏的功能较弱,大部分肺泡处于休止状态,身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年深日久,身体就会日趋衰弱。而我国有一些运动员,由于坚持缎炼,不仅筋骨强壮,手脚灵  相似文献   

10.
田径运动具有竞技性和健身性双重属性。田径运动健身以田径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为手段,面向广大群众,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的能力,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历史学等方法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进行研究,旨在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价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视和评判。研究结果如下:① 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三重文化向度表现为:“动以卫国,甘愿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降神附体、喝符念咒”封建迷信思想。②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在于: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对“武术”认识发生了改变。③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当代启示在于:汲取经验,破除武术“神秘主义”面纱,促进武术科学化发展;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铸魂,涵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内涵丰富。长期以来,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技击技术来理解。本文从武术文化系统的三个层次、武术所蕴含的一些文化和思想、武术在当代发展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武术的文化层面的一些认识,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文化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试论“松、顺、通”在武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顺、通”是武术用力的必要条件,它对达到全身性的高度协调,提高动作的精确度有较大的影响。从生理机能来看,它能消除动作的僵力和多余的力,使气血、意识贯通,并影响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从而使身体机能出现“节能化”的现象,“松、顺、通”的研究运用对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支配骨骼肌的交感神经(肌肉交感神经)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骨骼肌内的末稍血管的阻抗,控制肌肉血流和全身的血压。运动时身体血压上升,是因为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促进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使心跳次数和心跳时的血流出量增加,同时,肌肉交感神经活动的促进作用,使末梢血管的阻抗也改变了。在运动时,人体血压上升,活动肌的流人压也增高。这时的活动肌中,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和血管扩张性的分泌物增加,从血管内皮还产生一氧化氢等扩张血管的物质,于是肌肉内的血管因为这些局部的体激性原因而扩张开了,在这…  相似文献   

15.
刺激经穴调整运动员生理机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24名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验研究,让其在BIODEX多关节测力及康复系统仪器上进行定量运动负荷试验。结果证明刺激经穴可以使肌肉的耐力增加,运动负荷中肌肉功率及做功能力衰减值少,减少负荷后疲劳肌肉的肌张力,促进肌肉的恢复。对27名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验研究,让其在卧位心功量计上进行定量运动负荷实验,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证明刺激经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收缩机能,加速运动后心脏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与营养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合理营养对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增进健康,增 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延长寿命都具有重要作用。体育运动时,可引起体内的物质的能量代谢过程加强,分 解和消耗增加,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等一系列变化。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有助于稳定体内环境,调节各器官功 能,促进代谢顺利进行,从而也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超量恢复原理到系统科学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量恢复原理在体育运动应用中的局限性和体育运动作用下人体系统有序结构的发展进行探讨,指出:体育运动是人们有意识地促进人体系统的功能反作用于结构,通过运动负荷这一外界约束,促使人体系统远离平衡状态,通过各组织器官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从外界输入负熵流,使人体系统跃迁到更为有序的分支上,提高人体系统的有序结构,提高人体系统的功能,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大学生得到更宽范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视学生的情商培养与智商并重。文章从加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武术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系统论证了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练套路作为武术运动中一种假设性的攻防实战演练 ,在技法上有着鲜明的特征 ,准确把握其技术要求对对练演练水平的提高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能够十分有效的促进人体健康。通过对传统陈式太极拳技理的分析,得出了习练传统陈式太极拳可以避免“上盛下虚”时代病,可以改善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通过总结分析,为现代人的健康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锻炼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