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古代文人学者对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风花、雪月等十分亲近。"月"以特有的魅力备受文人们的青睐,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被歌咏的"长青树"。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邀明月",从"月是故乡明"到"千里共婵娟"……只要你打开古香古色的古典诗歌,就能看到多情的月亮。  相似文献   

2.
杨帆 《初中生必读》2011,(Z2):27-28
月球作为地球的伴星,以她的美丽缥缈、婀娜多姿,吸引了人类的注视,引起人们不断探索的兴趣。人类探月从未停止,科学界如此,文学界也是如此。科学家们探月,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文学家"探月",尤其是诗人,玩月赏月,情趣十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古代文人学者对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风花,雪月等十分亲近。“月”以特有的魅力倍受文人们的青睐,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被歌咏的“长青树”。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邀明月”,从“月是故乡明”到“千里共婵娟”……只要你走进古香古色的古典诗歌,就能看到多情的月亮。  相似文献   

4.
一轮皓月,吐辉播明。月落月出,月盈月亏,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寄托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月吟诵不己,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咏月诗篇,让后人传咏不绝。以月写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黄宗羲说:"好诗多在月明中。"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多达十六首古诗词出现了"月",品读"月"意象的审美意蕴,有助于我们拓展语文载体的深度,增强认识的立体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抒发绵绵之情思:"我寄愁心与明月"乡愁、友谊和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高悬空中的皎皎月轮,在每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陪伴着、慰藉着、温暖着孤寂的灵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意象方面,诗人用杨花、子规、明月等来渲染气氛,营造出一个似真亦幻的梦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沪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词为例,从组成诗词最基本的单位——意象出发,通过对原型意象的回溯,初步探索"月"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7.
"月亮""月光"频见于古诗词,与诗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赋予种种含意。月的皎洁,柔美本身就是极好的审美对象,便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此外,"鸡声茅店月,人迹极桥霜",月为早行的特征性景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相似文献   

8.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诗经·月出》一轮皎月从诗经里照射出澄澈、美丽的光芒,从此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敏感的心弦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转拔响,一切欢欣愉快、生死别离、忧患得失都假月相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胡月寂寂,霜月清清,山月苍苍,诗人们借月的绰约、柔媚、凄婉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情,  相似文献   

9.
若问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向是什么,那要首推"月"。从《诗经》到明清诗词,"月"贯穿始终。大诗人王维、李白、杜甫、苏轼都是写月的高手,尤以李白与月结缘最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分析:《峨眉山月歌》是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所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自由驰骋的境地。全诗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秋高气爽,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  相似文献   

11.
谁敲月下门     
巴桐 《高中生》2013,(7):46
小时候,我曾读到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印象很深。句中的"敲"字,原作"推",贾岛月下徘徊低吟,反复斟酌,最后改定为"敲"字。这便是"推敲"一词的由来。一个"敲"字,把山村的荒凉僻静,月夜的岑寂清幽,烘托得淋漓尽致。过去,我有一个观念,总以为倘要领略贾岛诗句的意境,真正感受闲适宁谧的生活,就要到中国山水中去寻觅,到中国边远的山村去避世隐居。我想,像美国这样发达的西方国家,恐怕  相似文献   

12.
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多首吟柳赏月的古诗词,根据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提出的“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认真搞好古诗词的教学,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去认真欣赏中学古诗词中的柳和月。  相似文献   

13.
一轮皓月,吐辉播明。月落月出,月盈月亏,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寄托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月吟诵不已,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咏月诗篇,让后人  相似文献   

14.
夜与月     
月是夜的精灵.有月的夜,摆脱了世俗、浮躁、贪婪……给人以安逸、祥和.我总爱在月夜思索、幻想,而虚拟的主人公就叫"月"和"夜",因为我爱它们,愿意把一切美好赋予它们.……  相似文献   

15.
月球作为地球的伴星,以她的美丽缥缈、婀娜多姿,吸引了人类的注视,引起人们不断探索的兴趣。人类探月从未停止,科学界如此,文学界也是如此。科学家们探月,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义学家“探月”,尤其是诗人,玩月赏月,情趣十足。  相似文献   

16.
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收录了多首吟柳赏月的古诗词,根据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提出的“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认真搞好古诗词的教学,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去认真欣赏中学古诗词中的柳和月。  相似文献   

17.
<正>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二)选了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的主旨,一般认为核心是"忧",所忧为三事:第一人生短暂,第二人才难得,第三大业未成。这种基于全诗整体意蕴的归纳是正确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诗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月",大家的理解很是不同,进而导致对这四句诗有不同解读。"月"的确切含义、这四句诗的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叙写春日游山流连忘归,入夜玩月而返的胜事,用新巧的语言再现了春山夜月的美景。因为随处洋溢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眷恋之情,让人感觉不到雕琢的痕迹。诗题为"春山夜月",起句却是从白日落笔。因为一座山是否有趣可爱,只消看游人下山早晚即可知道。若到天黑游人还流连忘返,那不用说是很吸引人的山了。  相似文献   

19.
一轮皓月,吐辉播明。月落月出,月盈月亏,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寄托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月吟诵不己,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咏月诗篇,让后人传咏不绝。以月写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大国,诗词歌赋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李白到杜甫,从山水田园到边塞诗歌,诗人们或吟咏今古,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可谓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精彩纷呈。随着人们对语文的深入理解和对语文素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