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蒲再明 《文教资料》2008,(22):122-123
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国家各项改革正向纵深发展.青年学生面对改革潮流,面对社会风云变幻,面对社会激烈竞争压力,他们显得浮躁和困惑.青年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从容面对未来人生,他们应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加强科学理论学习,从而"内外"兼修,炼就百变不坏之躯.  相似文献   

2.
80后职员的“狼羊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们自我意识极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够融入团队。"、"他们争强好胜,但眼高手低,不愿意干看上去平庸的活,但很多事他们又干不来。"、"我们最为看重的是诚信与合作能力。"……80后大学生进入职场,逐渐成为企业员工中的主力军,面对社会对他们的种种负面评价,面对企业招聘中一再强调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个性张扬的他们如何选择?听听他们对于个性发展、个人能力彰显与团队意识、团队合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相信很多英语老师和我一样,面对那些学习英语比较困难的学生都是无可奈何。每次当我面对他们时,我总是对他们的成绩头痛无语。总是对他们说:"这是为什么呢?你真的不会吗?  相似文献   

4.
赵祝雍 《班主任》2013,(5):20-21
初为人师,面对一群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叽叽喳喳的孩子,我时而想当回天使,用温暖柔情感化他们;时而又想扮回魔鬼,用威严唬住这群不守规矩、不懂纪律的孩子。然而,在与他们的"较量"中,我发现,作为新班主任,我无法"镇"住他们,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面对学生——欣赏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师,"差生"这个字眼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教师最不愿面对的,但是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学习差、有的纪律差、还有双差生。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呢?在这两个学期中由于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差生"较多,使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让我对他们更加了解、更加理解更加疼爱。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2014年10月10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播出。这些孩子面对困难勇敢不屈、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面对美好人生梦想时展示出的巨大精神力量,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聆听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在这些纯真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共通的最质朴的亲情,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孝",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笔者一直泪流满面,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感动。再看看我们班里的孩子,他们  相似文献   

7.
自古讲:"人有旦夕祸福."当突然的灾祸降临,大多数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被不幸的命运击倒了,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了.但一些睿智的人面对灾难的表现就不同了.面对灾难,他们往往能够泰然处之,乐观对待.这种面对灾祸的正确态度,往往使他们受益匪浅,甚至"因祸得福",比过去生活得更好.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进入现代以来,权力和金钱对人的异化和影响越来越严重。阎真的《沧浪之水》与王跃文的《国画》是我国两部典型的有关官场生存环境中的知识分子小说。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池大为和朱怀镜最终都选择了屈服,戴上了官场角色所需要的面具。官运亨通后的他们最终在"权力"与"人性"夹缝中迷失成为精神的流浪者。在"权力"与"人性"两极的摇摆导致他们在人格上的严重分裂,身处高位的他们不得不时刻面对心灵的煎熬和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9.
"90后"青年正在迈入大学的门槛,成为大学新生一代,他们与以往大学生有什么不同,如何应对"90后"大学生,及时把握他们的脉搏,了解"90后"大学生共有的现象,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低年级的小朋友跨入中年级的门槛儿时,面对"习作"这个新的玩意儿,他们不明白,也不大清楚.  相似文献   

11.
高考状元出炉之后,向他们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哪些共通之处呢?一、从没想过当状元当面对"是否想过当状元"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状元都回答"没有"。原因也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寻根"意味着寻找一个本已存在而现在却失去了的"根"。然而,当寻根作家们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和被文化所遮没的原始土壤,期待着从中寻找到价值依托时,他们却不无失望地发现,面对文化本身的多向悖论,面对传统文化因袭的积垢,传统文化根本无力承担文学之"根"这一重任。他们虽举着"寻根"的大旗,却不得不承受着"失根"的痛苦与焦灼。他们的这种尴尬处境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构成了寻根文学中潜存着的那种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节外枝",我们语文老师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大多是"火冒三丈",有时甚至课也不上,非找出"凶手"不可。而下面故事中的语文老师,面对飞来事件,没有训斥,没有说教,也没有置之不管。他们牢记自己是语文老师,课堂是语文课,他们巧妙运用"语文的方式",或"顺其所好",或"独辟蹊径",既"化干戈为玉帛",又使"节外枝"开  相似文献   

14.
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或生活自理,势必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产生障碍。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他们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一连串现实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它视为一项"阳光爱心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灿烂般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 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 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 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16.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 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 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 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17.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 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 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 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一、面对学生的"似乎会",教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内在原理,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和感悟。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家庭教育对他们学习的前期影响不一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知识还没有教,但有一部分学生"似乎会"了,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回避学生的学前基础,将"先行者"拉回"统一战线",还是"以偏概全",简单教教多加练练?  相似文献   

19.
廖有利 《华章》2007,(10):152-152
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厌写、学生无话可说和学生习作辞不达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面对学生厌写应设法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面对学生无话可说应督促学生进行积累;面对学生习作辞不达意应带领他们"转益多师".这样,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堂简单的数学公开课,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一段心灵的洗礼。面对角落里的"后进生",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关注的目光,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为他们的表现而喝彩,才能让他们在角落里绽放出光彩。因为他们同样不可取代,他们是教师的队友而不是"敌人"。因此,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遗忘那些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