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期中,笔者听了一节高一历史课,内容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讲到《辛丑条约》签订时,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讲解说:当初侵略中国的是8个国家,签订条约时增加了3个国  相似文献   

2.
倪超 《历史学习》2007,(10):21-22
和初中历史学习不同,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培养自己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要求变得更加突出了,这在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中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分析课文的知识结构、课本编排,尝试理解课文内容成为教学中一块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说明的方便,兹举新课改岳麓版历史教科书(高中)第一册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为例说明如何自学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3.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对此,人民版(2005年)必修Ⅰ第25页说:“日本获得的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笔者认为这一表述不够准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得了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所导致的是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  相似文献   

4.
190 0年 6月 1 0日 ,八国联军以“救护驻华使馆 ,并助中国剿匪”① 为名 ,发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五次侵华战争。此时 ,尚未从甲午战争的余悸中缓过神来的清政府竟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 ,于 1 90 0年 6月 2 1日向八国联军“宣战” ,要“剪彼凶焰 ,张我国威”② 。连帝国主义列强中的弱旅日本都对付不了的清政府 ,为何竟敢向八国联军“宣战”呢 ?戊戌政变后 ,慈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保证后党官僚不受“归政”的威胁 ,便一心想搞掉光绪帝。为此 ,她曾先后采取了“谋害法” ,“废立法” ,“徐篡大统法”(指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亻隽为皇位…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如何上得扎实而又精彩,是广大语文老师们关注度较高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湖南一位老师的课多次送培到县展示,每到一处轰动一处,听课老师觉得这样的习作指导才叫真指导,可学的方法很多,课实在而不失精彩.这堂课的主要特点为:教学对象的“在场化”,教学目标的“深入化”,教学指导的“实在化”,教学媒体的“必需化”.  相似文献   

6.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高中中国近代史的统一教材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各占一课时;高中新课程人教版教科书将这两次战争浓缩为一课时。习惯于通史教学的老师总感觉一课时不够用,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要讲,日本蓄谋发动侵华战争不能不讲;战争的过程可以略讲,《马关条约》和战败的影响不能不讲;八国联军侵华原因不能不讲,《辛丑条约》的影响必须分析...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说明】这是一节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教学能手"公开展示课,采用的是借班上课的形式,这种上课形式在对文本的解读、对话活动的开展、教学生成的调控等方面,无一不考验着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在这节课上,韩炳秀老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根据文本的特征,设计学习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敢读、会读,最终体会到诵读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  相似文献   

10.
丁昌华老师的诗词阅读探究性学习课例,可以说是从“双促双发”课题实验中掬取的一朵小浪花,全面展示了“双双”课题的风采。大家知道“探究性学习”既是目前的热门教学方式,又是“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的核心理念。丁老师的课例无疑是站在中学语文课改的最前沿,凸显了诗词阅读的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方式。不论从其教学流程,还是从学生的丰硕成果上看,都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这种“探究”课型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和反思,从而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26日,青岛二中分校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了。我很荣幸能作为理科代表,上了一节主题为“重塑价值,激活思维”的展示课,二中本校数学教研组长、省特级教师于世章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我知道这堂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凝聚了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26年来我对数学思维课堂研究孜孜以求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8日,在福建厦门举办了“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李莹莹老师(安徽省省赛第一名)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指定课题“三角形中边的关系”.下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做一个整理,与同仁们进行交流.1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其研究内容、路径、方法具有普适性,是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对三角形的研究体系如下:由一般三角形到特殊三角形,由研究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到研究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关系,由定性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到定量研究边角大小.  相似文献   

1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课例是唐老师在“追寻理想课堂”结题会上的一节展示课例.这节课唐老师意欲对即将升学的初三学生提前渗透极限的思想,并为其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埋下伏笔,从而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这对初三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唐老师的教学流程注重从“特殊到一般”,并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观察——归纳——应用”的过程.此设计切合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不同学科优秀课评比活动经常开展,一大批年青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脱颖而出,许多老师已成长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但不论是普通教师,还是骨千教师甚或特级教师,他们在参加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时,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然后还耍“试上”,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展示、参赛,才会取得令听课老师满意的效果。但有一些老师对展示课、参赛课之前的“试上”持否定态度,有些刊物上也登出这类文章。笔者以为:好课,不回避“试上”。好课,存“试上”中诞生!  相似文献   

17.
笔者接受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的邀请与浙江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伊红老师的委托,于2004年5月30日参加了主题为“更新观念,聚焦课堂”的全国新课程数学教学研讨会,并根据上海的教材与伊红老师的设计,在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孙迪如老师的指导下上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一堂展示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感触颇深,现就以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写成案例与大家商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观察、折叠等活动,从不同视角对已有的知识(轴对称、等腰三角形、中垂线的性质等)进行解释,尽可能多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我在都匀参加了“贵州省第四届小学语文学科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活动中聆听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和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两位老师的讲座。两位老师在讲座中提出的"语文教学中的取舍问题”、“提高课堂实效”等观点启发着我,帮助我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疑惑,有一种“茅塞顿开”后的愉悦。带着这些感受我又观摩了活动中展示的十九节现场课,让自己又经历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真可谓感受多多,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上,我“遇上”了蔡老师的“倒推”一课。活动的前两天,我在主会场听了8堂课,最后一天,我溜到了分会场。蔡老师在主会场上课时.我正在分会场最后一排.边看大屏幕,边和几位老师“聊课”——起初,对这堂课并没有太在意。当蔡老师做起了游戏,我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相似文献   

20.
“论从史出”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变用历史结论“泛化”的演绎历史,而是回归到历史结论由史料归纳得出的正确途径.虽然“论从史出”的教学理念为高中历史教师所认可,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论从史出”式的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师不甚了然,甚至还存在着误区.本文以岳麓版教材“中日甲午战争”一课为例,来阐明“论从史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可或缺、运用方法和原则以及对于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