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望真实,既是对历史必要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观照。大家都强调选取“史料”要关注“史料”本身的真实性,我认为,除此之外,更要关注施教班学生的真实学情。下面就谈谈如何从学生接受角度关注“史料”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顺宗被杀”说的来龙去脉及其两条证据,着重对两条证据所依据的史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顺宗被杀”说对两则史料的诠释似是而非,不足为据;两则史料原来都另有所指,“顺宗被杀”说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证据,属于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3.
易平先生《司马迁生年考证中的史料鉴别问题》 (载《光明日报》“历史周刊”第 15期 )提出司马迁生年考证中存在“长期未能解决、且已对研究的深入构成障碍的基本史料鉴别问题” ,同时对我们发表于《历史周刊》第 8期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对基本史料进行甄别 ,确实很有必要。但易先生提出的问题、鉴别史料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论述 ,都值得商榷。易文认为以前研究司马迁生年 ,双方都“事先认定”《博物志》是“最可信之史料” ,认定“《正义》的案断‘亦当本《博物志》’” ,而这“两项前提是否能够成立 ,必须经过鉴定考” ,“则似乎被论者…  相似文献   

4.
<正>一、“辨别作者意图”路径阐述从历史学中史料的维度来看,无论是人为书写的文字史料还是口耳相传的口述史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意图。《新课标》还列有图像史料和音像史料,诸如绘画、雕塑、照片、录音、纪录片等,虽然许多是真实场景的记录,但他们背后都有摄影师、画家等“创作者”的存在,也无法避免“作者意图”的存在。[1]诚如课标所言,“史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的历史之间,即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其中阐述的正是作者个人因素对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顺宗被杀”说的来龙去脉及其两条证据,着重对两条证据所依据的史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顺宗被杀”说对两则史料的诠释似是而非,不足为据;两则史料原来都另有所指,“顺宗被杀”说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证据,属于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6.
石晓健老师认为用“史料”填补“遗失的历史环节”,还原历史原貌,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度理解。但是,史料浩瀚如海,无法穷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想到课堂教学的时问、空间限制,所以,“史料”运用要讲究“效益”,没什么“油水”的“史料”尽量少用或不用,对于“富含养分”的“史料”,可以通过深度加工,将其中的历史信息用足、用好,正如沈为慧老师说的,要“榨干史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李保文影印出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17世纪初期蒙古文原文文书(1997,通辽)和台湾影印出版的《旧满洲档》(1969,台北),重新探讨17世纪初期内蒙古历史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史料是指“给人们以历史知识的一切文本、实物和事实”。然而每一种史料都有不同的价值。论文介绍了本世纪德国史学理论家对史料的二分法,即“遗留性史料”(Uberreste)和“记述性史料”(Tradition)。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有关17世纪前半叶蒙古史的满蒙档案文书等“遗留性史料”和《满文老档》。《清实录》等等“记…  相似文献   

8.
姜黎黎 《广西教育》2022,(2):114-117
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进行研究,提出高中历史教师可通过“自主搜集史料,激活学生认知”“对比筛选史料,启发学生思维”“解读分析史料,升华学生情感”“实践应用史料,聚焦学生素养”等方式,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选择恰当史料运用到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王利华教授:本课程是我给“中国生态环境史”方向研究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课名叫做“古代生态环境史资料整理与研究”。之所以首先要给大家讲史料课,当然是因为熟悉史料是做好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关键。史料之于史家,犹如食料之于厨师。无论何等高明的厨师烹饪,都不能没有食料,选配和加工食料是烹调的第一步;同样,史家离不开史料,没有史料而治史是不可想象的,学术造诣的高低首先是体现在史料搜集、甄别和运用上。  相似文献   

10.
“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是指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口述或撰写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料,它的特点主要有: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文学性、收藏性。“三亲”史料的撰编过程中,选题要体现“影响力、推动力、史料价值潜力”,撰稿要坚持“真实、翔实、平实”,编纂要力求“把篇幅留给史料、把评论让给读者、把精神传给后人”,“三亲”史料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老叔私塾     
冷笑话一则
  冷笑话一则
  现在淘宝网的店主都喜欢称呼买家为“亲”,大概意思为“亲爱的顾客”。据史料记载,史上第一个淘宝店主是一位诗人,名叫王维。根据在于他写给买主的一句慰问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现在淘宝网的店主都喜欢称呼买家为“亲”,大概意思为“亲爱的顾客”。据史料记载,史上第一个淘宝店主是一位诗人,名叫王维。根据在于他写给买主的一句慰问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似文献   

13.
税光华 《历史学习》2010,(11):34-36
胡玉娟老师的“史学理论悄然入题一2010年新课程高考题例谈”(《历史学》2010年第9期)一文从“史料运用、史学新观念、历史分析法”等角度阐述了史学理论在新课程高考题中的体现。但笔者在分析近三年来的高考选择题时发现:由于史学理论型选择题和传统的史料型选择题一般都以史料作为题干,二者在出题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适当的史料,使历史成为学生能接受的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的科学态度。课堂中所筛选采用的史料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相”,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真实史料都能在历史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合刊发表了笔者的《“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一文,得到了一些同行的好评。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受篇幅限制,  相似文献   

16.
史料学观要求以客观的态度全面掌握、审视、研究史料,特别是“异质”的史料及其内部的“潜隐信息”;要求特别关注对持各方之间的“联结点”。史料学观拒绝“元叙事”。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曾经是平等的。期待“整合”之后,将有一部全景式的、真实的现代文学生态史。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考据学派”或“史料学派”.这一学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傅斯年特别重视搜集.整理、研究史料而轻视总结历史规律.他认为“历史的对象是史料”,“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主张研究历史要让史料说话,“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他反对越过史料去推论,认为“推论是危险的事”.对于与现实联系得十分密切的近代的历史学,傅斯年更提出了近乎狭隘的观念,主张“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可逢着的一切史料”.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史”中记载的非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丰富的古籍中,保存着不少有关非洲国家的史料。这些史料,对于研究非洲古代史和中、非交通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在《我国古籍中关于非洲的记载》一文中,曾对“正史”(“二十四史”)以外的我国古籍记载的非洲史料,作过一个概略的评述;“正史”中的记载,则未涉及。在“二十四史”中,虽然并非每一部都有关于非洲的记载,但有关非洲的材料也保存得不少。因此,这里打算再将“二十四史”中有关非洲国家的记载,加以介绍,作为前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最近阅读了东莞市“历史细节”教学的相关教研论文,通过阅读。我加深了“什么是历史细节”“是不是所有的史料都可以称为细节”“历史细节如何选择与应用”等问题的认识,下面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史料实证”风头正劲。然而当每逢开课必“证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李惠军老师曾这样描述某些史料实证教学乱像:在原本完整的历史序列和本该顺达的教学流程之间,唐突和生硬地嵌入若干史料,老师不断地提问“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证史价值如何”“怎么样加以补证”“发现了什么信息”,致使历史序列和教学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