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2014年,能否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弯道超车"?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中能否诞生新赢家,将给媒体文化与内容产业带来哪些创新性启示?移动互联网在2014年可能带来哪些新的希望与惊喜?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2,(7):64
移动互联网因其具有"颠覆传统营销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潜力而引起广告界人士的关注,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广告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有哪些?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前景如何?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经营上各自具有什么优  相似文献   

3.
介晶 《传媒》2018,(12):15-17
"大数据"正由技术热词变成一股社会浪潮,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务院部署与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谋划自己的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那么出版业到底有没有大数据?又拥有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有哪些差别呢?这些差异在未来是否可以得到转化?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热度持续升温,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来自互联网界的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提案、议案。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议案中提出:"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西部农村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发挥其在服务"三农"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陕西省武功县G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目前农民移动互联网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和提升农民媒介素养等对策建议,从而为加快农村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4,(18):14-16
<正>疏离了纸质年代"知识成团"的认知方式,日渐成为缩短时空、极迅捷的认知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化,是审美观念《中国传媒科技》:移动媒体时代到来,数字将成为全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不可或缺的能量。电影文化在数字网络时代相较于之前,呈现出哪些新景观?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周星:不可否认,新的技术和新的传播媒介促使文化发生巨大改变,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类审美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新一代人掌握世界、看待世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正>"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曾说媒体的未来是分析数据。今天看来媒体的未来是数据+服务。"在融媒体转型发展进程中,媒体转型该怎么做?目前的技术系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支持媒体未来的发展?如何规划建设技术系统,如何在媒体发展进程中建设具有可生长性的技术系统?一、构筑融媒转型之"道"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不同阵地的融合宣传与服务变现。多元化技术支撑下的媒体变革,核心  相似文献   

8.
时间进入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迅猛发展,一个旧时代行将结束,新时代即将开始。2013年移动互联网如何发展?搜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哪些规划?在此和大家作一个分享。10倍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面向10倍规模的市场,现在每天PC开机2亿,而未来每天开机的移动设备或将达20亿,如果早一天进入这个市场就会取得早十天的竞争优势,如果晚一天就比竞争者多付出十倍的努力。微信这样的产品几个月便以亿级的数字增  相似文献   

9.
赵媛 《传媒》2017,(17)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手机端已经超越PC端成为第一大社交平台,由于其便携、移动、可视、私有等特点,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根据腾讯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微信这一年来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可以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亿网民组成了一条制造传播互联网信息的"长尾",而这条"长尾"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会产生哪些作用?带来哪些改变?笔者通过对"长尾理论"的研究,总结其发展趋势,以期对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民精神文化与知识的建设,农村出版传播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媒介化"时代,在农民群体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农村出版传播需要积极适应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同时整合传统的"三农"读物在新的媒介平台上,深入有效地做到文化知识上的惠农、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正阔步从PC时代迈向移动时代。众所周知,无论PC互联网抑或移动互联网,"入口"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下载应用的首个要冲,得入口者得用户,进而将获得流量与收益。对移动互联网而言,应用商城、手机浏览器和超级APP,是业界公认的三大入口。近年来,以B A 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三大运营商及小米等实力较强的终端厂商,纷纷在移动互联网入口处安营扎寨,展开一轮轮"圈地运动"。以百度为例,在凭借"轻应用"巩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内古典音乐市场对于短视频的需求日益强烈,短视频以其轻量化的传播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一种新的内容传播景观。主打国家大剧院独家舞台艺术音视频资源展示的古典音乐频道,如何借力短视频新媒介实现"古典音乐+短视频"的破壁传播?两者在融合生产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创意巧思?这些均引发笔者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在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提出: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一种新的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 ‘互联网+’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通过对原有行业的升级换代,释放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展前景堪忧。为应对传统媒体"寒冬"危机,一些大型传媒集团相继尝试开办社区办、创办社区报,以期挽回报业日渐衰退的局面。然而,社区报是否能够拯救报业?其当下发展存在哪些弊端?未来转变和发展方向在何处?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初步探寻社区报发展机遇与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全球人口结构遽变导致的高龄化已蔓延至中国,且随着我国高龄化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当移动互联网遇到了老年群体,一场"银色浪潮"正在掀起。从当前老年群体的移动互联网掌握情况来看,城市老年群体是移动互联网媒体使用率增长最快的群体。农村老年群体在传统网络媒体上的使用率偏低,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却较高。同时移动互联网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积极。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势如破竹式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单从消费方式的变化(从线下向线上的转变)就可见一斑。同时,目前传统媒体涉足电子商务这一比较新鲜的商业模式也足以证明这一点,很多年前没有人会想到看杂志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即时购买,而现在这一切却变成了现实。那么,传媒与电子商务"牵手"之后能玩出什么花样?能否出现"光合作用"?是否能达到1+1>2的效果?现阶段还存在哪些瓶颈?电商化能否助传媒"点石成金"?国内已经尝试或者即将尝试该领域的媒体对涉足电子商务又有着怎么的考虑?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新媒体不可缺哪些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确实有体制机制束缚,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传统媒体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团队。完整的移动互联网团队,需要至少11种专业人才,编辑方面,需要移动客户端编辑、社交化媒体编  相似文献   

18.
王少磊 《视听界》2015,(1):31-35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社交产品(比如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之外,新闻客户端一直被认为是"另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如何运营新闻客户端实现盈利?这方面商业网站的成功尝试,是否可以被传统媒体移植拷贝?一度被贬低的门户网站"用户——流量——广告"模式,在今天似乎重新显示出效力。  相似文献   

19.
<正>猜想一:移动能"接管"生活?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和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小屏幕",不再只是通讯、娱乐工具,也将成为生活工具、生产工具。伴随而来的将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进一步火热。各移动系统平台为优化"系统生态",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工具。而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特性,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也为创业者的生长提供沃  相似文献   

20.
张鸫  王刚 《全国新书目》2008,(23):54-55
2008年,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引发一连串网络大事件。从抗击冰雪、两会当"代表"、反对"藏独"、反击CNN到华南虎照事件尘埃落定、瓮安"6·28"打砸烧事件,再到明星艳照大肆传播、人肉搜索大掀波澜……这其中,哪些事件最能反映2008年中国发展的艰难路程和2.53亿中国网民的心路历程,围绕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故事,这些网络事件对重大事件的进程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又有哪些影响?《中国网事2008》一书都将为您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