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蝗灾"至今仍肆虐。上个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由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住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食的食物数以万吨计!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一只两只或者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庄稼、植物都构成不了威胁,但如果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所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甚至攻城略地,这便成了"蝗灾"。"蝗灾"每一次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西部非洲也曾发生蝗灾,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时仅控制蝗灾这一件事,就投入了六千多万美元。2006年6月,澳大利亚曾遭遇7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  相似文献   

2.
草木公敌     
原名:暴食蝗虫。出生时间:公元2899年左右。相貌及习性:这种蝗虫的体形虽然没比它们的老祖宗大多少,可是它们的食量太太太太……太大了,吃食的速度太太太太……太快了。暴食蝗虫以树木为主食,也常危害庄稼。它们牙尖嘴利,用普通捕虫网想捉住它们,那只能是做无用功。它们甚至对灭虫药有抵抗力。犯罪事实:经过人类几百年来的环保改造,渐渐地,地球上树木多了,花儿美了,河水清了,沙漠绿了。可到了29世纪末,基因突变产生的暴食蝗虫开始作乱。它们通常成群出没,每当发现绿色植物,就一拥而上啃个精光。刚才还是遍地草木的地方,一眨眼就光秃秃的了。…  相似文献   

3.
饕餮食客 蝗虫是个贪得无厌的饕餮食客.它们能飞善跳,带齿的上颚发达而坚硬,非常善于咬断植物的茎叶.平日里,蝗虫都是"独行侠".一旦气候温暖干燥,它们便会迅速地繁殖生长.同时,受到刺激的它们会一改个性,大量聚集,集体迁飞,最终形成可怕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所谓"久旱必有蝗",蝗灾往往与旱灾接踵而至.蝗虫的扫荡大军犹如飓风一般,千里奔袭、蔽天遮日,所经之地一片狼藉,以禾本科为主的植物全被吃个精光,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4.
蝗虫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公认的害虫。然而,却有人称其为“神虫”,阻止杀灭。对蝗虫能否杀灭的问题,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次争论,这是无神与有神论者之间的争论。据我国史书记载,蝗灾出现频繁,危害地域广泛。蝗虫群飞,响声如疾风,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禾苗、庄稼荡然无存,危害极重。每当发生蝗灾时,  相似文献   

5.
昨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大雨如瓢泼般洒向地面。地里的庄稼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及时雨”,也都满脸堆笑,乐开了花。随即又张开嘴巴“咕咚”、“咕咚”地开怀畅饮。农民伯伯望着庄稼汲取了“养料”后,神清气爽,精神百倍,都心想:今年这颗粒饱满的庄稼肯定会赚个大钱的。我趴在窗前  相似文献   

6.
拔节声声     
听大人讲,田里的所有庄稼和植物,都要经历一个叫作拔节的环节。拔节是它们长高、长粗、长大、长熟的一个过程。大人还讲,这些庄稼和植物拔节时会发出声响,这个声响就叫拔节声。我相信庄稼和植物是有拔节的生长现象的,但我不相信拔节会发出某一种声音--我看见菜园里的芝麻长成了一尺高,玉米长成了半人高,狗尾巴草也在田垄上翘着尾巴。我走过它们身边,特地弯膝蹲地,屏住呼吸,耳朵竖起,听了一分钟、两分钟,大约有五分钟,始终没有听见什么拔节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扣题眼初读感知“联系”《蛇与庄稼》一文的课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题这一特点,揭题后教师可扣住题中“与”字提出问题:“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这两种不是同类的事物用“与”字连起来说明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就会发现,课文...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课上,我们在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时,老师让我们去当地调查野生动物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向父母、老农调查,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麻雀。十年前,我们这里生存着一种数量庞大而又可爱的小鸟——麻雀,人们习惯地叫它们为“加啦啦”,这跟它们清脆的叫声有关。它们是一种益鸟,据调查,在一年之内,每只麻雀能吃掉一、二十万只害虫,它们是庄稼的好朋友。听父辈说:他们在小时候经常去捉麻雀,掏鸟蛋。但是,聪明而又自私的人们却认为,麻雀有害无益,会吃掉很多庄稼。因此,自从瑞士科学家穆勒发明了农药D D…  相似文献   

9.
蝗虫是农、林、牧业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典型的初级消费者。它们的存在,使得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物质得以循环转化和分解,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约可以转化植物固定太阳能的10%~15%。人们将蝗虫简单地作为害虫是片面的。全世界已知有蝗虫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灾。  相似文献   

10.
“只要”和“只有”是表示条件的关联词,我们常用“就”、“才”与它们相呼应,构成条件复句。但是,它们又像是孪生兄弟一样,往往让人误认、误用,哥儿俩为此还起了纷争。请听:只有:弟弟……只要:你怎么知道我比你小?只有: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比你大,所以爸爸妈妈就叫我多承担一些责任。下面给你看一张图,你就明白了。只要:真的?只有:请看———阳光条件庄稼茁壮生长水分狚狖养料等这个图表明阳光、水分、养料等因素是庄稼茁壮生长的全部条件。你··只要负责提供其中任何一项条件,庄稼就会感谢你了,而我必须全面负责,所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蝗虫之害自先秦以来,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蝗灾发生次数的频繁、危害之大,不仅影响普通百姓的庄稼收成,更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事的频发。蝗虫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诗人们将人祸猛于天灾的忧患、愤慨情绪,在诗作中发泄,导致蝗虫诗从一出现便蒙上了浓重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鲜明的针砭时弊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灭蝗战斗     
1928年秋,南京大旱,又遭蝗灾,庄稼、柴草、树叶都被啃吃。农民们惊惶失措,有些老头老太整天求神拜佛,祈求老天爷保佑。这时,陶行知先生带着晓庄师生赶来了,他们耐心地劝说农民:“扑灭蝗虫,靠老天不行,要靠我们自己!”陶先生找来一些老农,商讨灭蝗的办法。有经验的老农说,天亮前露水多,蝗虫  相似文献   

13.
①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②为什么咖啡树的果实里含有咖啡因,茶树叶子里含有茶碱,烟草叶里含有尼古丁呢?它们是为了让人们悠闲地享用的吗?恐怕不是这样。这些对我们有提神或镇定作用的物质其实都是毒素,是真正的“杀虫剂”,是这些植物用来杀死那些要吃它们的果实或叶子的昆虫及其他动物的。生物学家给蝴蝶幼虫和蚊子幼虫施了小剂量的咖啡因,它们就不再吃东西了,像触了电似的到处乱爬,生长也停止了。如果施用大剂量,它们会在24小时内死掉。而喷过咖…  相似文献   

14.
通常,盐碱地没法种庄稼,因为庄稼会"咸死"。但是有一类盐生植物却不怕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陆地上的盐生植物有泌盐机能和机构,能把身体里过量的盐分排出去。它们有的是从根部把盐排出去,有的是通过茎、叶表面排出盐分,有的将含盐太多的老器官脱落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对于蝗虫没有概念了.但是这东西,在早些年,尤其是在地里刨食的人,一提到还是会闻声色变的.只要蝗虫来了,扑到庄稼地,庄稼一空,扑到草地,草也一空.只有当年的日本鬼子可以一比:三光.当年的日本军人已经成为历史,蝗虫现在也不多见了.可是类似蝗虫的现象,却没有根绝,岂止没有根绝,在某些领域还相当繁盛.  相似文献   

16.
丁中 《生物学教学》2002,27(2):40-40
学完“蝗虫”基础知识后 ,我说 :“蝗虫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植物 ,它是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假如你是一位治蝗专家 ,你计划如何防治蝗虫呢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站起来说 :“喷洒农药。”我说 :“现在很多农药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益虫且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还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养吃蝗虫的鸟。”有的说。我说 :“这个办法好 ,可让鸟儿生活在哪儿 ?”“大量植树、种草”。有的接着说 ,我微笑着点点头 ,问 :“谁还有好办法 ?”“发明一种药 ,只杀死蝗虫而对其它作物无害。”有的说。“研制一种药 ,喷到作物…  相似文献   

17.
蝗虫王国     
正我,乃蝗虫国国王是也,所有的蝗虫都是我的臣民,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田野里那色香味俱全的庄稼了。今天,我带上了贴身侍卫要去田野散步,顺便摘取一些庄稼来填填肚子。田野里一望无垠的成熟庄稼让我喜不自禁,金色的稻谷、火红的高粱、金黄色的玉米……哈哈!我终于可以大饱口福啦!我立马上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吃饱了。我打了个饱嗝,对身后的侍  相似文献   

18.
谈起植物的报会立即使人想起“根深叶茂”、“根深蒂固”两个成语。根扎干地下主要行使“吸收、团着”两大功能。然而当我们实地到大自然中去留意考察一下,就会惊讶地发现.在复杂多样的植物王国中.它们的根同样是千姿百态,各有所阐,这不是一二个成语所能囊括的。下面我们通过照片管窥一下根的风姿。说动物间会互相残杀,人们相信这是兽性本能;但如果说植物间也会大开“杀戒”,恐怕会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可图1到图4几张照片恰恰就是树木间“杀戮”的一个“血腥”过程:图1中那棵小榕树看上去多么“楚楚可怜”而又“小鸟依人”.柔弱的…  相似文献   

19.
在北非的一些沙漠地带,生长着一类能够自动“行走”的特殊植物。当地人称之为“蹦球”,植物学家送给它们一个“植物流浪儿”的称号。“植物流浪儿”种类不少,常见的有猪毛菜、刺藜、分叉蓼、矶松等。当这些植物在它们扎根的沙土中再也吸收不到水分时,它们就会果断地自动将根须从土中拔出,然后连同轻柔的茎叶卷成球,顺着风“蹦蹦跳跳”地滚向远方。如果遇到合适的土壤,它们会重辟自己的“根据地”,开始新的生活。这些植物“流浪”的另一个结果,是传播了后代———种子,扩大了自己种族的领域,使之代代相传。那么,它们的种子为什么能够边滚边播…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10,(1)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