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生动体现,深刻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既是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又是扎实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要义,还是持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文章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措施,积极探索新时代科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努力答好时代提出的教育之问,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核心价值与核心使命.将"三全育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有机融合,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方联动"实现全员育人,通过引航、护航、保航、助航"四段融通"做到全过程育人,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全方位育人,创新"三全五育"体制机制,构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以深化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立破并举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山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党建育人提供了充足的素材。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韩山红”党建品牌以学校红色文化资源为底蕴,从“党建+教学、党建+学科、党建+协同发展、党建+实践”四个方面出发,探索党建引领育人新模式的具体路径,以期实现党建和高等教育事业相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新时期科教兴国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势在必行,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必须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为此,高校要将党建工作和高校教育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为高校教育提质增效构建坚实思想和组织堡垒,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积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坚持党建引领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党建引领助推高校教育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希望以此推动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进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创新。学校教育培养劳动者的根本目标不能变,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按照学校办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8.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质量和学校育人水平,努力开创地区学校思政育人的新格局,实现思政育人在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文章立足区域视野,就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着力构建“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教研一体化、师资培训一体化、课程评价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不断增强中小学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劳动教育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赓续传承,也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关照。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维度考量劳动教育,可以洞悉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厚植劳动教育的理论根基、开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平台资源、师资队伍以及环境氛围等方面切实采取合理高效的举措,大力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殷家智 《宁夏教育》2023,(12):30-32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家校社”协同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端正的劳动态度,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文章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及价值体现的基础上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教育目标是构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要与"三个课堂"相结合,以"三个课堂"的模式,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第一课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二课堂"学思结合,知行转化;"第三课堂"紧扣时...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将德智体美劳贯穿育人的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课程思政对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从财务会计岗位课程思政改革的特点出发,设计岗位课程的思政点,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岗位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心理育人工作中肩负时代使命与责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通过打造“一个目标”“双育理念”“三维互动”“四级体系”“五重保障”“六项举措”的“123456”心理育人模式,落实“一心五环”、靶向治疗的育心方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乾琨 《科教导刊》2021,(2):183-184
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为教育体系中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劳动教育2.0提升计划为例,全面探究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论述构建"一核四维,多轮驱动"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展扫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教育干部读马列原著,提高马列主义水平,成为精通政治和业务的专家;学校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内容、目的,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既赋予劳动及劳动教育以新的内涵,也使高校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可行性和可能性、育人价值与功能等面临挑战,其实效性有所减弱。然而,这并不意味高校劳动教育在信息时代不适用也没必要,而是信息时代高校呼唤身心融合的劳动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信息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首先要厘清其目的,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在方法与形式上不断创新,加强对人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学德育的主要阵地与主要途径。其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获得成体系的思想品德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为大学生指明确切的政治方向,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为新时代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理念,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确定美国基础教育的国家目标.这些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法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启示:制定全国性教育目标与标准做为一切改革的主导.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盘考虑各方配合,鼓励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人士广泛参与教育改革,加强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赋予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呼唤,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中介。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须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把握基本原则,系统开展保障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创新建设、心育文化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建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