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保儿宁颗粒的2种制剂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以外观,粒径分布,流动性,松密度,吸湿性等粉体学特征为指标评价湿法制粒,流化床一步制粒2种制粒工艺制得的颗粒的优劣.结果:流化床一步制粒法制出的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成分含量较高,但吸湿性稍差.结论: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的保儿宁颗粒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肾片的处方和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的外观、制粒工艺的难易程度、颗粒的成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流化床制粒工艺;以原料粒度、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为指标,以粒度、休止角、颗粒强度、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健肾片的工艺.结果:流化床制粒的最佳工艺为物料温度50~60℃、喷雾压力0.10~0.12MPa、蠕动泵转速度40~45r·min-1;健肾片最佳处方为干膏粉粒度80目、黏合剂浓度2%、黏合剂用量为干膏粉重量的160%~190%.结论:采用流化床制粒法并对工艺进行定量化控制,可以得到质量合格的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变清幽养胃胶囊制粒工艺,改善流动性,便于装入胶囊.方法:利用一步制粒技术制备清幽养胃胶囊用颗粒,选择一步制粒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制粒工艺技术是用一定量的清幽养胃胶囊用干浸膏粉料置于一步制粒机中,开风机,通过电加热,让物料在流化的状态下升温至60℃,进液速度设置为30-40r·min-1,喷入定量的纯化水,雾化压力设置为0.09-0.10MP,进风温度设置为80-100℃,物料的温度保持在55-65℃,观察物料的流化状态,将定量的纯化水全部喷入,随后干燥5-6小时,等温度降至40℃出料.结论:一步制粒法制备的颗粒流动性好,崩解时限符合要求,并且一步制粒法比摇摆制粒更容易控制,生产的效率也可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优化益肾颗粒最佳的成型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辅料的种类、加入量、乙醇的浓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以颗粒的成型性、流动性、吸湿性为评价指标,优化颗粒成型工艺。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为浸膏:糊精:乳糖为1:1:1、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5%,干燥温度60℃。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血宝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堆密度、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选择辅料,确定胶囊号.结果:以淀粉为填充剂、9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所得颗粒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0%,胶囊装量差异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优化中药正柴胡饮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颗粒成品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研究表明,药液相对密度为1.15,进风温度为90℃,雾化压力0.4 MPa,喷雾速率为2.0 L/min条件下,制得颗粒成品率较高,形态较好;用一步制粒法制备正柴胡饮颗粒,工艺参数稳定,值得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筛选适宜的辅料制备山楂陈皮颗粒,获得其最佳吸湿稳定性.选用常用的颗粒剂辅料以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为评价指标,优化山楂陈皮颗粒的稀释剂种类及用量,并以二项式方程拟合山楂陈皮颗粒的吸湿动力学曲线.山楂陈皮颗粒最佳处方配比为:浸膏1份稀释剂1份,颗粒吸湿动力学曲线符合二项式模型,相对湿度为75.25%条件下,35.6 h吸湿量达到6%,临界相对湿度为61.6%.按最优处方所制山楂陈皮颗粒的阻湿性较好,工艺稳定可行,能有效降低山楂陈皮颗粒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8.
以黄芪、枸杞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制备得到黄芪枸杞保健颗粒。以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制粒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成型工艺。最终确认最佳制备工艺:加10倍量的水,浸泡50分钟,煎煮90分钟,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为相对密度1.2的浸膏,药辅比1:1.3加入辅料(淀粉:蔗糖=1:5)制粒,干燥,整粒,即得。该制备工艺可行、合理,为黄芪枸杞保健颗粒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葆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干浸膏得率、正丁醇浸出物和淫羊藿苷含量为考核指标,优选出最佳的肾葆颗粒水提和醇提工艺。结果:水提的最佳工艺为加8倍水,浸泡半小时,水煮2次,每次2h;醇提的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2次,每次2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芍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对其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对芍药首先采用水提工艺进行提取,并考察浸膏的浓缩干燥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颗粒剂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最后按照颗粒剂的质量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检查.结果:芍药水提取实验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选择辅料为糖粉和糊精,稠浸膏:糖粉:糊精比例为3:3:1,并以90%乙醇为润湿剂,采用湿法制粒的方法,干燥温度为60℃,所制得颗粒荆经检查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所制得的芍药颗粒荆比较适合当前生产要求,质量检查方法方便且易于操作、产品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铁矿石烧结需要对原料进行制粒,而焦炭被细粉颗粒覆盖,会影响其燃烧。本文旨在建立制粒模型分析粘附比例和粘附层的有效面积,并研究铁矿石制粒粘附层厚度对NO_x生成的影响。创新点:1.建立制粒模型计算多组分原料制粒的粘附比;2.结合制粒模型计算粘附比和在不同粘附比下进行NO_x释放实验,并对制粒中的焦炭进行合理分布。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原料颗粒参数与制粒粒径分布的关系(公式(1)~(11));2.通过实验和制粒模型分析水分以及各种原料的特性对制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图4~10);3.通过管式炉实验分析不同粘附层厚度对NO_x释放的影响(图12和13)。结论:1.制粒模型可以用于多组分原料的制粒粒径分布和粘附比预测;2.粘附层对焦炭氮释放有较大影响,需要对烧结中的燃料进行合理分布;3.通过原料成分和对粘附比的预测,可定性分析铁矿石烧结过程中NO_x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片剂生产工艺湿法制粒相比,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有着工艺简单,不经过制颗粒(湿颗粒或干颗粒),节能省时,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工业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的制药企业所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推广与应用,是加速我国现代片剂制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处方优化及质量考察,制备温经散寒抗菌止痒泡腾片.方法:以酸碱分别湿法制粒法制备该泡腾片,利用单因素实验,以硬度、pH值、脆碎度、崩解时限、重量差异及发泡量为指标优化该泡腾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得出该泡腾片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按照处方及其最佳制备工艺制成的泡腾片质量稳定,硬度及发泡量适宜,崩解时限符合要求.结论:该泡腾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各项考察指标均满足泡腾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盐酸氨溴索片的处方及其稳定性.方法:以颗粒流动性、片面光洁度、硬度、崩解度、脆碎度及溶出度等为指标,确定片芯处方;以性状、有关物质、溶出度、含量等为指标,采用影响因素试验确定片芯的初步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每片含有盐酸氨溴索30mg、预胶化淀粉20mg、乳糖225mg、微粉硅胶20mg、硬脂酸镁1.0mg.在影响因素试验条件下10天内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确定的处方可行.  相似文献   

15.
建立缬沙坦粉末直接压片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粉末的休止角、片剂的脆碎度、崩解时限、片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缬沙坦片粉末直接压片的最佳处方工艺,制备样品并进行质量考察。缬沙坦粉末直接压片的最佳制备处方为:缬沙坦片总重为400 mg,主药含量为10%,微晶纤维素与乳糖(1:2)、微粉硅胶、硬脂酸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3%和2%,此处方粉末休止角为38.4°,片剂的脆碎度、崩解时限符合相应指标。优选的处方流动性好,制备的缬沙坦片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TMTD各种生产方法的比较,得出氧气一步氧化法为最佳工艺的结论.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氧气一步氧化法进行了考查,得到最佳方案为反应温度40℃、压力0.5Mpa、催化剂用量0.4mol/kmol 二甲胺、原料配比二甲胺:二硫化碳=1:1.2(摩尔比)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对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工艺中的 4个生产条件及11个生成指标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找出了影响热值、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为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工艺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原处方氨酚待因片裂片、脱盖及脆碎度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4个主要影响因素:稀释剂(A)、粘合剂(B)、颗粒水分含量(C)、制粒方式(D),设计使用4个因素2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只考虑全部一级交互作用,选用L16(2^15)来安排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A182C2D2为最佳处方工艺,可以较好地解决原处方脆碎度不合格的问题,达到预期优化氨酚待因片处方的目的,且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将意义释解的方法融入教材解读之中,不断追寻文言的津梁,深入叩问文章的内涵。实践中,探索出"批注—赏评—知津"三步解读法:批注要求追根溯源,紧扣文本;赏评必须深入语境,形成独特;知津必须融会贯通,觅得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抗病毒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含量和绿原酸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抗病毒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浸泡5h,加水量12倍,提取时间30min,提取次数2次.结论:浸泡时间对绿原酸含量和绿原酸的提取率影响最大.本工艺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