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德育创新,而当前德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力。传统德育具有较大的被动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预防接种的思想运用于德育,突出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回避矛盾与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便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话德育是指教师在对话理念的指导下,同时又借助于对话这一教学方法、途径,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原有生活经验和道德水平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和提升自身道德认知和判断水平的活动。对话德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和判断力的有效途径,可能是德育走出困境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浅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非常相似,它对我国走向开放型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发展我国学生道德判断力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德育定位。  相似文献   

4.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小学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为以培育人才为己任的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如何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只有找出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主动对学生施以道德教育。一、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有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沟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培养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创设道德两难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拓展学生思想深度;把握教师自我角色定位,实现价值引导;通过开放结局的想象,让学生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6.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小学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为以培育人才为己任的学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要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如何抓好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只有找出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主动对学生施以道德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有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沟通.  相似文献   

7.
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质,而且要有从事专业的真本领,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应从德育和英语素质两方面着手。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靠家庭、学校、社会长时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美国德育模式转换与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澄清学说的式微说明放弃道德内容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如同传统知性德育模式偏重道德理论知识灌输那样,依然解决不了德育实效性低下问题。文章认为完善教师主体性,培育学生主体性,将道德认知教育和德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传授道德内容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和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文 《新课程研究》2009,(5):172-17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音乐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态层面上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基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塑造。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通过全面挖掘音乐的本体功能,能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聋校义务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培养聋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将教育戏剧应用于聋校德育中,对聋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聋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德育的主题和内容,结合聋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让聋生在教育戏剧的创编过程中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知,培养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动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培养。音乐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态层面上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而更重要的是基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塑造,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通过全面挖掘音乐的本体功能,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道德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提高德育实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要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诱因;通过讨论、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建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德育的低效是人们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所持有的单向度思维方式造成的。它只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只承认学校对学生美德的塑造,忽视社会的德育功能。这造成了德育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解构这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强调师生“道德主体”的生成性,强调道德范畴与社会变化和道德培养与现实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提高道德判断水平,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本文基于我国学校德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运用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原理探寻德育教育模式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5.
道德学习与知识学习是不尽相同的,在现实中很容易把道德学习等同于知识学习,以为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就等于形成了品德的培养,并以为学生用知识学习的方式就会习得好品德,其结果肯定是导致德育的低效或无效。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德育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就地取材,多方面挖掘。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让学生亲身感受“零距离”“触摸”德育题材,不失为提高实效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师道德权威是一种教师通过道德指令施加于学生并为学生自觉遵循的作用力。由于学生总是具有一种反抗遵循的可能性,所以存在一个道德权威的证成问题。教师道德权威的证成具有一个实践推理的双重结构:其一是基础理由,它成为学生履行指令所规定义务的道德依据;其二是条件理由,它使学生具有遵循教师指令的规范必要性。就基础理由来说,由于道德指令反映了两类具有不同道德性质的道德善,所以据此可以将教师道德权威分为效果论权威与非效果论权威两种类型。就条件理由来说,教师道德权威的证成要求教师同时拥有道德判断力与道德品格这两种德性。就它的德育意义来说,教师道德权威有利于发挥道德教导、道德氛围以及教师道德人格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低效一直困扰着教育。德育的低效是人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单向度思维方式造成的。它只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只承认学校对学生美德的塑造,忽视社会的德育功能。这造成了德育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解构这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师生“道德主体”的生成性,强调道德范畴与社会变化和道德培养与现实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育人阵地的学校德育,应克服传统德育局限,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中国传统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注意理想的传播,忽视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德育课变成“讲大道理”的说教课;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忽视了分析判断的过程,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理想的德育模式,首先要着眼于“人格教育”,重新整合德育内容;其次,要构建以“道德需要”为动力的德育激励机制;再次,要根据德育内容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最后,以爱为桥梁的道德手段,编织以家庭、社会、学校为体系的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9.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德育环境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总体上还是在价值一元化的思维方式下运作,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商谈等德育新理念不相适应。为此,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应基于时代发展和学生主体的特点,由注重传承德育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感受力和行为力,努力创建一种对话共享、活动参与、丰富开放、动态生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0.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道德构成的基本要素和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求声乐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实践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