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帆 《教学月刊》2014,(11):42-44
一、"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介绍课程性质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的精神成长。"可见,学习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起点和落脚点,而字词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在连词成句、构成篇章、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凭借,因此,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道出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王崧舟老师教学的《去年的树》(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正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并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教学,以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蒋颖 《师道》2014,(9):36-37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有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如何通过祖国语言去准确、得体、有效地表达,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浅谈品味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要求.为什么要品味语言文字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地说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单元教材,着力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细节描写"的实践指导,探讨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对细小事物、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片段等作出具体细腻的描写,最终使文章...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广西教育》2014,(25):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语用能力)成为了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呢?著名特级教师魏星说:"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言语的学习有两种:一是输入性言语,比如听、读;二是输出性言语,比如说、写。"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感受理解,轻表达运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宗旨到底是什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作出的明确定位,并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该课程的关键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集中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进而表明了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构建。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身承载着各种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形式多样。那么,怎样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教语文"的意识,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中,增强自己的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晓旺 《学子》2014,(10):32-32
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谓"语用"能力,就是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用"能力要从小学低段就开始抓起,其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实施途径。随文练笔是提高低段小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随文练笔的落脚点应该是文本,针对文本的不同特点,寻找恰当的练笔形式是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课标在前言中就提到了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又提到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运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课标修订者是有他们的用意的。运用是学的终极目的。运用是本、运用是根,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才能接地气。当然运用和理解不是对立的。笔者认为运用应该包含理解,它是一个很宽泛的词语,而不是过去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中的"运用"。在当前,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人文意识。鲁迅先生所指引的"多读和练笔"这一语文教学之路,至今仍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法宝"。阅读和写作犹如语文教学这只大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8.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的这一新精神,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分量的阅读教学,应该摒弃纯粹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做到利用课文在语言运用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也能够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这些例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课标》(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也曾在2012年第9期的《小学语文》第13页,语重心长地谈了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谈到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崔峦老师说应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  相似文献   

20.
陈亚男 《现代教学》2009,(12):51-51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