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与施琅     
清朝初年,清廷中曾有一场保留还是放弃台湾的争论。后来,清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击败郑氏军队并开始了在台湾的统治,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是施琅。 施琅,字尊侯,号琢玉,福建晋江人。少从戎,原为郑氏部将,后降清。其人精通阵法,尤善水战,熟谙海上风候。历任清军副将、总兵、水师提督,后加左都督、靖海将军、靖海侯。 在台湾,自郑成功死后,其长子郑经嗣为延平郡王,其势力一度曾发展到福建等地。“三藩”之乱平定后,郑经被迫退守台湾。在此期间,清朝将军赖塔曾遣使致书与郑经,声称“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地”(指台湾),以不剃发,不易衣冠和称  相似文献   

2.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政权便把主要力量移守台湾,与清王朝仍进行着军事上的抗争。但清王朝在完成大陆统一、政权较为巩固之后,消灭盘踞在台湾岛上的郑氏集团便被提上议事日程。1683年8月13日清朝最终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郑氏集...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  相似文献   

4.
康熙统一台湾今年正好届满三百周年。1683年(康熙二十年)8月,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在清政府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接受康熙的招抚谕旨,率台归清。台湾置于清政府中央政权管辖之下,结束了台湾和大陆相对峙的局面。康熙统一台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足壮观瞻的一页,值得纪念和称颂。  相似文献   

5.
刘永福是清末广西天地会的领导人,他率领的黑旗军原是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清武装。在中法战争中,黑旗军与清军及越南军民配合,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后来刘永福的黑旗军如何归顺清政府?又是何时去了台湾呢?黑旗军原活动在粤桂边境,太平天  相似文献   

6.
明朝施行让士兵以军营为家,世代为军的军户制和戍边、屯田并重,军户固定于某一卫所,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清军、勾军制度。强迫军士在服役卫所世代为军,使得大部分驻卫军士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成了事实上的军事移民。军户制本身以及清军、勾军被抓的壮丁和战争及勾军产生的大量逃兵,也都以不同形式成了某地的移民。黄河三角洲腹地惠民县的一些村史和谱牒证明了军事移民的大量存在。明朝的军事移民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这些军事移民为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全国各民族的交流融汇,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唐末宋初的黄淮农民武装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唐末农民大起义、五代政权与北宋的重要支柱。它尚武,擅长骑射,有组织,有信仰,重视农业生产。这些风尚可上溯到唐代,当时内附的百济、高句丽、营州城傍、六胡州粟特等移民移居黄淮、江淮平原后,移民与当地的汉族人民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重农、尚武的地域集团。在唐末宋初的历史转折关头,它为国家的重新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683年,康熙帝一举统一祖国,丰功伟绩,彪炳日月。但七十年代前,史学界尚有一部分同志从大汉族主义观念出发,对康熙统一祖国的历史功绩认识不足,对“奉明正朔”的郑氏割据政权歌功颂德,斥责归附清王朝、原郑氏部将施琅为“叛徒”、“叛将”,对姚启圣也认为不屑一提。近年来,对此问题已取得基本一致的正确看法。本文试就康熙亲政至台湾  相似文献   

9.
古代社会里,中央政权通过“移民实边”加强对边疆治理,人口迁移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海南因琼州海峡阻隔而“孤悬海外”,历代政府对其治理政策缺乏连贯性,政治移民与自发迁移相伴进行;路径选择上,阶段性明显:西汉以降,中央政权开始对海南治理,移民路径有较强的官方色彩;宋元之际,经济中心的南移,移民呈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岛内形成移民线路有两条,一是黎族人向岛的中部地区迁移,一是向海外移民。海南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对其移民迁移路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海南开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根据俄国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条件提出了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俄国当时的特殊条件是,在二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基础上,武装在群众手里,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此外,在英法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开始,实际权力在苏维埃手中,因为苏维埃决议有法律效力,有军队作基础。二月革命后,一部分武装是革命中建立的赤卫队;另一部分是革命前沙皇的军队,它作为国家的暴力体系正在崩溃,沙皇的下层士兵一部分转向革命,反动军队被打垮了,前线士兵是支持工兵苏维埃的。资产阶级临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之际,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曾经被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复,但郑氏政权又割据台湾二十多年,台湾与祖国大陆相分离前后达六十年之久,直到一六八三年才被当时中国的中央政府所统一,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就是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康熙统一台湾。  相似文献   

14.
台湾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以及岛屿地区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物产、风俗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历史上,经历早期的发展、荷兰统治时期、郑氏政权统治时期以及清朝统治时期的台湾,通过贸易往来和战争冲突,已经同日本联系密切。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台日关系已是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一书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民党制定新时期的建国方略和行动方针,并以之统一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的思想.不能简单地把它和第三次反共摩擦直接联系起来,以之作为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摩擦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在第三次反共摩擦中,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了政治招降和武装进攻的两手政策.由于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要中共交出军队和地盘,其对共政策最终陷入了政治解决不成、武力解决不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太平天国为目的的农民战争。它虽然以客家人为主体,但这次起义绝不仅仅以移民为目的。“客家武装移民”论片面强调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客家社会的渊源,忽略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政治革命的宏伟志向,也忽略了拜上帝信仰在起义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党领军模式的出现反映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欲建立一支与旧军队相区别的新式武装的情绪,也反映了党在军队中影响的现实。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其发展演变更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军政关系的曲折演变提供了器物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新民主义义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经历了"城市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飞跃,准确把握这三次飞跃是科学理解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汉民认为革命必须组织好武装力量,军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与革命的成败关系紧密,而旧政府军队能够为革命所用。胡汉民看到清政府军队特别是新军具备参加革命的有利因素,对他们寄予了厚望。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军的表现验证了胡汉民军队革命思想的正确。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与明初三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首都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政权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志。朱元璋建明称帝之初,建都南京,设立北京(开封)、中京(凤阳),明朝初年出现了三都。朱元璋选择南京为都城是其以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凤阳建立中都也是其在明朝建国之初所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以开封为北京,只是为了北方对元作战而临时设立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