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2.
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记载了孙武根据晋国六卿自定地亩的大小,收取赋税的轻重,预言其败亡先后,劝谏吴王厚爱其民的史事,表现了孙武以民为本的军事思想。这与孙武后来谏阻吴王“民劳,未可”,暂时不要攻楚入郢和六年后“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的做法,以及《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惟民是保”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孙武在军事上以民为本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滨州,是五代时期从棣州分置出来的。滨州的建立,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在棣州的渤海县设立"榷盐务",后汉升"榷盐务"为"赡国军",棣州沿海一带产盐区成为后汉赡养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财源地,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升赡国军为滨州,割棣州的渤海和蒲台为属县,历经三朝终于完成了滨州的建置。滨州得以建立的真正原因是棣州沿海一带盛产食盐,封建统治者靠食盐专利、榨取巨额钱财以维持其统治,因此滨州才会在混乱的五代时期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5.
明朝施行让士兵以军营为家,世代为军的军户制和戍边、屯田并重,军户固定于某一卫所,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清军、勾军制度。强迫军士在服役卫所世代为军,使得大部分驻卫军士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成了事实上的军事移民。军户制本身以及清军、勾军被抓的壮丁和战争及勾军产生的大量逃兵,也都以不同形式成了某地的移民。黄河三角洲腹地惠民县的一些村史和谱牒证明了军事移民的大量存在。明朝的军事移民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这些军事移民为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全国各民族的交流融汇,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在有关战争决策和指挥者的论述中涉及三个人物:君、主、将,准确把握"主"的概念内涵,明确"主"与"君"的不同,明白"主"是孙子对中军将的称呼,了解《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将"与"主"是同一概念,正确认识"主"这个战争主角,是充分理解古今军事部门负责人在战争中所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且又熟悉晏婴的孙子吸收了"和"文化的精华,把"和"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君命有所不受","必以全争于天下","奇正相生"这些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原则和方法,其哲学基础都是"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以旧田为限。"吴均让正是因了朝廷的这一政策回到本州城西定居的。他既属朝廷所说的"流民复业"又兼具移民性质。流民复业是明初朝廷"招诱"、"招抚"政策主导下,无籍无业流民自愿的回归行动,流民回归原籍也带动了移民工作,这对当时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受比常人更深刻,更痛苦。"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不仅充满了齐国人民的智慧,也饱含了齐国惨败的痛苦和教训。了解齐国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对正确理解《孙子兵法》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战争选择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