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跨国数字平台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少数基础设施化的平台通过吸纳不同社会要素进入,构筑了以平台为核心的网络生态,形成对信息和数据跨国传播的把关。平台基础设施在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由算法技术驱动、平台规则驱动和意识形态驱动的把关,三层把关结构共同构成少数平台对互联网国际传播整体信息流动的控制。与传统意义上把关理论不同的是,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技术—文化”与“平台—国家”两组矛盾。面对平台基础设施主导互联网国际传播的现实,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出海对于重建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使命就是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在传播范围、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影响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怎样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将考量中国媒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1994年4月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我国互联网使用人数几乎是成几何级的倍数增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繁荣的同时,网络信息传播出现诸多无序之处。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固然使得每个人都能集信源、传播  相似文献   

5.
谢丽娜 《新闻窗》2013,(2):49-49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传播劣势凸显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量受到限制。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量很受时间的限制,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可以打破时间限制从而实现信息的海量传播,使公众获取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供有力的国际舆论支持。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不断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而深入。增强与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媒体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必须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需要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基础上,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7.
高荣 《报刊之友》2010,(12):131-132
互联网赋予了国际传播新的内涵。全世界的媒体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给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巨大机遇。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国际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青年记者》2007,(14):19-20
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国公众获知外部世界资讯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对国际主流媒体中近年来关于中国环境的报道的归纳,分析中国环境的国际形象,国际环境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重塑中国国家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春兰 《传媒》2023,(6):45-46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支撑,推动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从单片的商业发行向在国际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播出转型。通过本土化运营、多语种翻译服务,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的信息全球性传播浪花潮,国际新闻传播加速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它使信息量进一步增加,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拓展。然而,任何国家的对内、对外新闻传播都不可能不受到控制,就连美国这个倡导信息化最起劲的国家,也存在信息过滤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伍刚 《中国广播》2012,(3):55-58
中美同为互联网大国。美国是互联网技术领先的网络传播强国,中国正试图从世界网民用户第一大国向深度应用强国转型。本文试图对比研究中美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现状和特点,得出中国互联网强化核心竞争力、追赶美国互联网、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何可  林宇阳  张毅  蔡爽 《传媒观察》2023,(3):97-104
当前,国际传播正处于从过去基于大众媒体的自上而下范式,向以全球一体化互联网为基础、自下而上全局性范式转变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从世界格局演变、传播业态发展,还是中国国际传播实践来看,我们都迎来了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时机。回顾2022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迎来井喷式增长。围绕国际传播基础理论创新、国际传播范式转变、话语权与国家形象研究、媒介渠道延展策略以及国际传播海外研究等议题,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隋岩 《当代传播》2012,(1):31-32
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国际传播再一次获得了信息传播的时空优势,即哈罗德.英尼斯所谓媒介的时间或空间偏倚性,①实现了信息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的即时自由传播,真正进入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在此情势下,国际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建构了国家形象,通过"培养"他国受众对该国家的认知和共识,实现对该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通过引导他国公众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重构人的主体性。不仅如此,国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国际关系的动态。数字化时代社交网络不仅是全球传播的必争之地,还承载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使命。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国际传播实践,强调适应不同文化和受众的重要性,同时分析西方国家社交媒体发展趋势和各平台特点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策略,以引导国际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信息的交互环境日益复杂,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出海”带来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网络媒介传播新生态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的挑战、重塑公众对我国的媒介形象认知尤为关键。本研究从公众认知视域出发,分析国家形象自塑在网络媒介修辞中的建构机理,为中国形象自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一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间体现的不只是地缘政治变动时的国家内生力量自行裂变,还有来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力量的积极促动.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国际传播与地缘控制的逻辑之外,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工具新面孔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传播对一个国家塑造其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从日常新闻和突发新闻两方面展现了目前新闻播报的现状,并以中国时政新闻传播为例,分析在目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玮  王永亮  张超 《新闻传播》2015,(2):28-29,31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的英文网页简介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其写译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其生存与发展。从公共关系理论视角来看,高校网页简介的汉英翻译实质是高校的国际公共关系,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它的汉英翻译过程也应遵循国际公关的传播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