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伍刚 《中国广播》2012,(3):55-58
中美同为互联网大国。美国是互联网技术领先的网络传播强国,中国正试图从世界网民用户第一大国向深度应用强国转型。本文试图对比研究中美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现状和特点,得出中国互联网强化核心竞争力、追赶美国互联网、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数字平台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少数基础设施化的平台通过吸纳不同社会要素进入,构筑了以平台为核心的网络生态,形成对信息和数据跨国传播的把关。平台基础设施在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由算法技术驱动、平台规则驱动和意识形态驱动的把关,三层把关结构共同构成少数平台对互联网国际传播整体信息流动的控制。与传统意义上把关理论不同的是,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技术—文化”与“平台—国家”两组矛盾。面对平台基础设施主导互联网国际传播的现实,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出海对于重建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春兰 《传媒》2023,(6):45-46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支撑,推动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从单片的商业发行向在国际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播出转型。通过本土化运营、多语种翻译服务,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了严峻挑战。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面对这样的局面,全世界重要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加速新媒体转型。本文概括了知名海外媒体CNN、NHK、纽约时报及华盛顿邮报等各有特色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并探讨其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丽娜 《新闻窗》2013,(2):49-49
一、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传播劣势凸显 电视新闻信息传播量受到限制。与互联网信息传播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量很受时间的限制,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可以打破时间限制从而实现信息的海量传播,使公众获取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6.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2亿,这一数字在1997年进行的首次统计时只有62万.20年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对传媒而言,互联网赋予了普通大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机会,改变了传媒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机制,也对中国传媒内容的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互联网20年的时间节点梳理互联网的发展给传媒内容国际传播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发挥传媒内容的文化交流作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声报》电子版是一个以每天发布中国新闻和每周发布中国分类新闻为主,同时提供其信息的网络传媒体。开办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功。本文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并用《华声报》自身的经验说明,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新闻传播,特别是进行对外新闻传播是当今扩大中国新闻传播的一条重要的潜力巨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新闻报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符合社会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使得地球村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国际新闻的求知欲越来越高。本文简单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国际新闻报道的要求,分析了国际新闻报道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际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扩大,双语广播策略开始出现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项目设计中,目的是在媒体竞争激烈、华人数量较为集中的发达国家城市和地区,打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别于当地主流、具有鲜明差异化特色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凝聚当地华人群体和对中国感兴趣的受众,扩大媒体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伴随着全球化的时代发展、媒体形态的多元细分化以及近年来一些个性化电台在互联网上的兴起,双语广播开始稳定地存在于传统的城市电波中以及网络广播平  相似文献   

10.
李蔚琼 《东南传播》2023,(7):101-103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兴媒介平台层出不穷,传播语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国际传播正呈现出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传播格局。语态在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围绕国际传播报道《关于这段跨越百年的中美情缘,“鼓岭”有话要说!》,探讨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如何创新国际传播语态,打造福建国际传播中心宣传阵地,为国际传播语态重构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目前,我国大多数公民都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可以基本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但是这对于信息质量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取最多的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讲,融合传播实现了跨界的联合,是新型的产业链。各大出版单位在传播模式中也选择了融合传播,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平台进行传播,扩大信息的传播力。文章基于此,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版业融合传播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际传播诞生以来已发生过三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目前第四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已露端倪.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由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引领,以国际传播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为鲜明标志.国际广播的衰落是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的集中体现,美国倡导的“互联网自由”则是发生转移的价值理念支点.引领国际传播技术范式转移是美国主导国际话语权、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中国要想建构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应在此次传播技术范式转移中争做主导者,而非后期跟进者.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却相对发展缓慢。因此,对外宣传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书、刊、报纸等纸质媒体是最基本的传播手段之一。由于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以纸质媒体为例,通过分析传统外宣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一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间体现的不只是地缘政治变动时的国家内生力量自行裂变,还有来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力量的积极促动.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国际传播与地缘控制的逻辑之外,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工具新面孔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何可  林宇阳  张毅  蔡爽 《传媒观察》2023,(3):97-104
当前,国际传播正处于从过去基于大众媒体的自上而下范式,向以全球一体化互联网为基础、自下而上全局性范式转变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从世界格局演变、传播业态发展,还是中国国际传播实践来看,我们都迎来了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时机。回顾2022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迎来井喷式增长。围绕国际传播基础理论创新、国际传播范式转变、话语权与国家形象研究、媒介渠道延展策略以及国际传播海外研究等议题,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大众传媒是思想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工具.国际传播最初以宣传为目的,冷战结束后,从政府行为转为商业行为;互联网带来了信息革命,也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在国际传播环境中制胜的是服务意识;在国际传播中忌讳民族主义的宣泄;国际传播管理中要不断与官僚主义毒瘤作斗争.  相似文献   

17.
戚德祥 《中国编辑》2023,(11):10-16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了深刻阐释,为出版强国建设指引了行动方向。一是立足中华文明连续性,引领新时代出版发展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提升出版国际传播力;二是立足中华文明创新性,推动科技与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塑造出版融合发展新业态,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三是立足中华文明统一性,以多元文化出版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出版多元协调发展;四是立足中华文明包容性,构建出版国际传播文化融合生态、多主体融合的出版市场新生态和互联网生态,形成出版国际传播生态体系,增强出版国际传播效能;五是立足中华文明和平性,积极搭建中外出版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传播多元文明和合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被寄予了缩小人类因社会经济地位差距所造成知识鸿沟的厚望,但是它是否能完成这一使命,它的出现究竟是缩小还是扩大了"知沟"?本文以网易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为个案,深入探讨这一课题。研究发现,网络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为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其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经济、技术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反而导致了知识鸿沟的扩大。并且,在互联网的介入下,知识传播过程中隐藏了更为复杂的权力关系;语言、政治与经济力量无形地制约着互联网中的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19.
任孟山 《传媒》2016,(14):38-39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生态中,出现了一种传播新现象,笔者把它称之为“国际吐槽”。
  “国际吐槽”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内网民通过互联网网页、社交媒体、网络评论、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等把“吐槽”出口到其他国家。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吐槽”都集中在国内,很少有机会“吐槽”到国外。国外民众如果想知晓一个国家的内部舆情和民众意见,一般都需要借助国际媒体。国际媒体采集其他国家的信息传播给本国民众或第三方国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社交媒体日渐发达的信息传播环境,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变,国内网民如果通晓外语,以对象国语言进行发帖、评论、广播等的“国际吐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民众所获悉。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江苏电台抢抓机遇,不断推选与新媒体的融合,逾10年的探索,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