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新闻界》2012,(5):7-12
西方学术界认为媒体在抗议运动报道上遵循边缘化“抗议范式”.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例,通过研究《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框架建构特点,验证“抗议范式”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抗议范式”大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在框架建构方面存在诸多“非边缘化”特点.本文证明了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抗议范式”的局限性,为探索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及反战报道框架建构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涵 《今传媒》2016,(2):84-86
2014年新疆地区多发暴力恐怖事件,几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以《纽约时报》2014年涉疆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文本的基本数据、新闻引语的使用、议题分布以及以暴恐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分析等展开研究,总结出《纽约时报》涉疆报道的特点.新疆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密切关注,因此,我国在处理新疆问题时,应探寻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特点,提前预案,主动掌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入冬季,“十面霾伏”在中国北方地区似乎已成为常态,各大媒体对雾霾的相关报道数量增加,加深了受众对雾霾的认知.当下传统媒体对于雾霾的报道框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而是加强了媒体与政府、公众之间的互动. 传统媒体雾霾报道的现状 1.雾霾报道已形成规模,报道时间整体上与多发季节正相关,且具备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对中国知网报纸数据库检索发现,媒体对雾霾的报道最早见于2006年《河北日报》的《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一文,随后呈逐年上升态势,到2013年转为爆发式增长,由年报道量不足100篇增长为年报道量8785篇,在2014年时达到顶峰,年报道量为11830篇,随后几年一直稳定在7000篇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5年《纽约时报》中国环保议题报道为样本来具体分析西方主流媒体"他塑"中国形象。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所谓"低政治"向度、非传统安全性但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话题。环保主题的报道中,虽然也有对中国的肯定,但主旋律还是对中国负面甚至妖魔化的报道。"雾霾中国"也成为《纽约时报》社会类报道的中国形象代表。但气候峰会的召开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中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引领了气候问题的全球范围合作。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展现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决心与创造性的贡献,赢得了"合作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的涉华报道进行抽样分析,从新闻题材、新闻信源、写作手法和媒体标识四大方面总结了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外宣报道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框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7·5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强度与深度报道策略,以平衡、多元的视角对新闻事件人物与言论进行采写与发布,并结合纸质媒体与精英受众的特点,注重新闻背景铺陈与前景预测的理性报道方式。《纽约时报》遵循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但在坚持平衡、中立的报道原则背后,却隐藏着意识形态冲突与价值偏见。  相似文献   

9.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持续侵扰京津冀地区,雾霾成为公共领域广泛探讨的议题.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雾霾报道中传递的信息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2003年至2017年十五年内关于雾霾报道的历程,使用框架理论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参与雾霾报道的记者进行深度访谈,旨在揭示媒介镜像中折射出的真实面貌,在环境传播中唤起媒体和公众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并总结党报雾霾报道传播效果提升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肇 《今传媒》2020,29(3):127-129
气候问题最先出现在西方国家,涉及气候问题的新闻报道也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2009~2018年期间,针对气候问题进行的气候报道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美国的《纽约时报》是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媒体之一,本文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纽约时报》的气候报道,从而为中国媒体的气候报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台中,就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等而言,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对现实进行了合法性的话语修饰,扮演了现实化妆师的角色,缺少政策的反思,缺少忧患意识,进而反思媒体雾霾新闻生产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雾霾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必然加大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力度,以唤起政府、企业、公众的觉醒,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环境问题,为驱赶雾霾、重现碧海蓝天出一份力.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促进了绿色新闻这一概念的传播.《南方周末》绿色版第一时间亮出“绿色新闻”的招牌,各大门户网站紧跟其后开办绿色频道,一些媒体也纷纷打出“绿色”旗号. 《南方周末》以绿色版为主要阵地,是国内首个将环境新闻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版面进行报道的报纸.自2009年创立以来,绿色版以多角度的内容设置和多方位的报道策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特点.本文以《南方周末》2014年、2015年的绿色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报道策略的分析,探讨近年来环境新闻报道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丁柏铨  蒋潇 《新闻传播》2010,(2):6-9,13
本文以联合国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第三次金融峰会期间《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的相关会议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探讨两国主流媒体会议新闻在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所呈现的差异,旨在取长补短,对我国媒体的会议新闻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师荀 《新闻世界》2014,(7):243-245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有关北京雾霾的报道在报道频率、议题分布、报道版面和配图、报道倾向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两报对新闻客观性、平衡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其议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7.
罗洁馨 《新闻世界》2014,(9):252-253
本文以北京2013年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聚焦雾霾报道在提升我国媒介公信力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两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对改进环境报道,促进受众环境意识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外发布了本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全球经济萎靡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多家媒体对此展开了报道。本文选取中国内地的《经济日报》、中国香港的《文汇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这三家差异较大的媒体的报道作为目标媒体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英国《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都是西方主流媒体中严肃刊物的典型代表,这两份报纸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本文从2009年以来《卫报》和《纽约时报》对新疆的新闻报道中各选取十篇典型事件报道为研究对象,从评价目标和评价手段两个方面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