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理解,关注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理念,谈谈媒体、被采访者与受众对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关注。阐述真实性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谈谈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在灾难发生后,除了现场救援人员和当事人外,媒体对灾难了解情况相对较多,因此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对受众获取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观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步之处在于形成了多级联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内容趋于理性等。不足之处在于过度的悲情传播,有时会把负面事件变成正面宣传,以及面对负面情况的失语。做好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专业性,及时沟通协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以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现代传播中,它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进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具体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近年来,人文关怀日趋渗透于新闻传播之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中,新闻要力求传播效果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在关注事件的同时关注当事人和受众的心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用"身份符码"制造"轰动效应"在新闻报道中,由事件当事人的"社会身份"而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强烈关注的案例不算少,比如"昆明宝马撞人"、"副镇长约会女友跳楼"、"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等。每一个人都会因具有某种社  相似文献   

5.
丁辉 《报刊之友》2014,(4):131-132
“人文关怀”一词是欧洲中世纪的人文主义中发展而来,是站在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而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重大,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新闻媒体离开了人为关怀,那么任何的新闻报道便只是纯粹的消息,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便会消失殆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为了争夺新闻线索,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提高各自媒体的点击量、收看率等,出现了很多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谈起,认真分析了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这些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媒介冷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对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败坏了社会风气。本文以深圳宝安区入室强奸案为例,分析一些媒介在民生新闻报道中看重经济利益,抛弃社会责任,导致媒介权力"越位"与"滥用",媒介利用规则的模糊性,侵权报道行为呈现很强的隐蔽性,缺乏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对新闻当事人私人空间的公众化形成媒介新闻报道中的冷暴力,应强化媒介监管,深入规范媒介行为。  相似文献   

7.
个人灾难性悲剧事件,一直以来是新闻媒体的报道热点。此类报道因易引起受众的同情心及较高的关注度,在媒体"拼收视率"、"拼发行量"的今天,一些媒体报道往往不惜放大或渲染事实的细节或过程,冲击受众心灵,造成压抑、悲伤、痛苦等情绪。尤其是这种情绪一旦弥漫开来,会给社会带来悲观消极的影响。因而,在个人灾难新闻报道中,也应该讲究报道技巧与导向。  相似文献   

8.
论在新闻把度中消解媒介恐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静 《新闻实践》2008,(10):14-16
本文从媒介恐慌的由来和形成入手,以杭州玉米窝窝头等社会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揭示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失度问题;由此以消解受众的媒介恐慌情绪为目标,从新闻报道的数量、质量、角度、尺度等方面总结、概括新闻把度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人越来越关注新闻传播的效果。新闻报道要想不失其生命力、影响力,关键要体现"人文关怀"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要瞄准民众关注的焦点事件,把客观事件展现给社会民众,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关注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价值,维护民众应有的人格尊严。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数庞大,他们的情况关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新闻媒体在报道  相似文献   

10.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针对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两类.其中,自然灾难是指地震、台风、水灾等来自自然界的那些人类不可抗或者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倒塌、爆炸、空难等重大事故.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透明化,面对灾难事件,如何做好报道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解放军报》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笔者认为,针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媒体在及时报道灾难情况、科学分析灾难原因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人文关怀,把报道重点放在受众的内心体验上,让受众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石雯祺 《新闻战线》2015,(3):104-105
在社会各界正在全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具有很强的载体作用。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凸显"人文关怀",无疑更能达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往往是一地发生突发事件,千里之外在瞬间就有可能获得。很多突发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在处理过程中又往往容易形成新的社会矛盾,极易引起事件相关公众情绪的激化。这不仅需要政府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增强受众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其趣味性,让简洁、直白的新闻,变得形象生动、多彩多姿起来,以适应、满足受众对新闻报道不断变化着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3.
某些媒体从业人员在报道负面新闻时,放弃人文关怀的原则,用刺激、渲染、煽情、夸大、扭曲等手段歪曲事实,以吸引受众的眼球,完全不顾及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感受,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使某些具有较大社会价值和重要导向意义的负面新闻背离了报道的本意,严重影响了负面报道的教育作用和警示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行业也出现繁荣发展的局面。相关的社会新闻报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新闻报道肩负着传播新闻消息的责任,因此也是表达当前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新闻报道中很容易发生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件,这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大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新闻报道需要遵循纪实性、准确性,因此会触及到当事人的隐私问题,一旦个人的隐私问题被揭露,这也会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当前应该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笔者针对在新闻报道中如何确保公民隐私权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是目前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其主要针对于国内外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以社会灾难等进行报道。而在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受灾人群,如何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做好对受灾人群的人文关怀工作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只有做好对受灾人群的人文关怀工作,才能够体现新闻行业的良心。对此,本文主要针对于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中如何实施人文关怀进行了研究,现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作为党的宣传喉舌的电视新闻媒体,更应当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然而,以民生新闻报道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地面电视频道,在人文关怀的认识和实践中却存在误区。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展现人文关怀,既符合受众心理,也有利于新闻媒体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双赢"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灾难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既要体现党和政府对灾难事件的重视和关心,体现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态度倾向,又要融入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报道,是不成功的报道。笔者认为,要从受灾当事者、新闻报道者和受众三个方面和环节来提升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后,海内外诸多媒体的上千名记者云集灾区,从一线为全球受众发回宝贵的现场报道.灾难事件,以其“破坏性”、“突发性”和“多变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为受众呈现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受众与地震发生、救人等新闻事件的时间和距离,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虽然中西方记者对突发灾难事件的现场报道采取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在不同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尤为重要。本文对"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现状,以期为今后新闻报道中有关人文关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