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已感土壤根结线虫病的四季豆田间取样研究 ,结果表明 :危害四季豆生产的土壤根结线虫居群为南方根结线虫 (M .incognita)种 ;造成四季豆感病的直接原因是四季豆属于南方根结线虫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方根结线虫对薄皮甜瓜幼苗生长、发病指数的影响,对6种不同品种薄皮甜瓜的综合抗性作出评价。方法:采用6个不同品种的薄皮甜瓜为实验材料,采取盆栽人工接种方式,通过对甜瓜幼苗的植株鲜重、根瘤数、根结指数、卵粒指数、病情指数、根系电导率、根系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对此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接种南方根结线虫45 d后,不同品种的甜瓜幼苗长势、发病指数等差异较大。结论:地方栽培的常规品种中,‘九道沟’与‘羊角酥’甜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较强,‘绿宝石’、‘苹果酥’以及‘海南3号’甜瓜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居中,‘甜宝’甜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东洲岛丝瓜田根结线虫病害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衡阳市东洲岛丝瓜上根结发生严重的原因,该文从作物连作、多年田间发病情况、病原物、病原物表面及土壤优势真菌种类及其对根结线虫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岛上多年大面积连续种植丝瓜,丝瓜根结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均逐年增加,病原经形态学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感染根结线虫的丝瓜病根及其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为同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该菌对根结线虫的卵无寄生作用,且对孵化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本研究对分析东洲岛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原因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根系中分离根结线虫的目的是为了鉴别不同根结线虫种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一种从样品的采集、制作,并以湿漏斗法洪虫箱的分离形式把根结线虫(包括根结线虫的雌虫、二龄幼虫和部分雄虫)从农作物病根中分离出来.方法简单,完全可以满足调查研究根结线虫对我国农作物危害的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严重危害植物的病原物,其种类繁多,常常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根结线虫的分类是防治其病害的基础和前提,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是主要的分类方法.根结线虫的形态学鉴定主要依据虫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点进行分类鉴定.其根结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是通过分析核酸DNA、线粒...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根系中分离根结线虫的目的是为了鉴别不同根结线虫种的需要;本介绍了一种从样品的采集、制作,并以湿漏斗法洪虫箱的分离形式把根结线虫(包括根结线虫的雌虫、二龄幼虫和部分雄虫)从农作物病根中分离出来,方法简单,完全可以满足调查研究根结线虫对我国农作物危害的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李华丽 《考试周刊》2009,(15):237-239
本文作者用Baerman漏斗法分离土壤中根结线虫,研究了保护地黄瓜和番茄田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两种蔬菜田的情况基本一致。根结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以0—5cm土层中的线虫数量最多,而水平分布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几乎无变化;番茄田根结线虫的数量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在结果初期(4月21日)和结果期(5月26日),而黄瓜田在结果初期(4月14日)出现一次高峰后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研究了粗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卵及二龄幼虫的作用 ,证明粗皮侧耳发酵液确能产生杀线虫毒素 ,该毒素对卵与二龄幼虫均有明显触杀作用 ,在相同条件下 ,二龄幼虫比卵对毒素更敏感。在粗皮侧耳发酵液 10倍浓缩液作用下 ,对卵的相对防效达 18.4~ 35 .2 % ,室温处理二龄幼虫 2 4h死亡率高达 79.4 1± 1.74 %。  相似文献   

9.
对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的分类学地位、发生规律、为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从选用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对根结线虫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鉴于生产中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性及目前防控手段的局限性,利用寡糖类物质作为激发子诱导植物抗病性这一方法来寻求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新途径。盆钵试验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会导致黄瓜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并提前衰老;而寡糖类物质处理会缓解根结线虫对黄瓜根系活力的破坏作用,降低根结线虫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田间防效试验表明,寡糖类物质处理可以较好的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0.2%寡糖物质处理可以使瓜条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2.73%和33.16%。对于产量和防效而言,灌根处理是较为适宜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