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地貌是在黄土堆积的过程中或黄土堆积以后,受到其它地貌营力的作用,如流水的切割作用等形成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形态,由于这种地貌的物质基础是黄土,故称之为黄土地貌。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地貌最为典型,它主要包括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2.
地质与地貌     
地质和地貌部分从考查内容上看,高考以选择题或读图综合分析题的形式结合重大的地质事件或地质灾害,考查地质作用、地貌及板块构造理论;利用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等考查地质构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地震的成因与分布,背斜、向斜理论与生产的关系以及与外力作用有关的生态环境是本专题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貌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门新地理学分科——城市地貌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城市地貌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城市地貌对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态、景观和功能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展望城市地貌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南北差异悬殊,地域分异明显的地貌特征,是绵阳市土地资源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应针对不同地貌区的土地质量建立三个综合发展区,采取相应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措施,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与洋流及其人类活动同样重要,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域的地貌类型、高低起伏及分布走向和坡向不同,其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也不相同,从而使气候的表现、类型、分布和特点更加多样复杂。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翻译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它的诞生、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生态环境。翻译研究也是如此,它有着自己赖以生存的沃土。人类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原理,全球生态圈和地域生态圈是相互依存的,正是这五彩斑斓的地域生态圈构成了大一统的全球生态圈。那么,翻译研究只有扎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才能保持特色,并使其小生态圈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与越文化是中华母文化中两支有重要影响的地域文化。它们一个处于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地貌以山林湖泽为主;一个位于长江下游的东南滨海地带,地貌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由于两支地域文化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楚文化与越文化的不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文化是藏民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人们长期的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是人们与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也是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宗教和民族审美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9.
巴蜀山水画艺术孕育于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现在巴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和地域审美特质。巴蜀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丰富的巴蜀人文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和创造出了强烈的山水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文化——经济复合系统,它由乡村旅游的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两个部分构成,包括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其中,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包括:水系、大气、地貌、土壤和生物;人文生态环境要素包括:建筑、聚落、服饰、语言、精神风貌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结构交叉,能流关系复杂。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互动的辨证关系,自然和人文两个子系统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两个子系统相关因子的进步和优化,但也可能造成对两个子系统及其因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英语中的习语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承载着独特的民族时空印记,所折射出的是英语国家的地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学、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它不仅是英语的精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区域规划是根据现代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性的空间布局的安排.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其基本任务是协调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人口配置、重大基础设施安排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核心是综合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经济社会空间地域结构,促进并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现代构造地貌的发育、海蚀地貌在云台山区的垂直分布,以及海岸线的位置变动,反映出新构造运动在局部地区的运动强度、方向和发展过程。它不仅对当地的地貌发育和未来演变起着主导控制作用,而且也影响到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湿地文化具有典型的人文特征,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挖掘镇江湿地文化,建设好长江生态湿地公园,不仅能够改善镇江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镇江的全域旅游的开发、提升和丰富镇江人民的日常生活。挖掘镇江湿地文化,不仅能更好的认识湿地、保护湿地、利用湿地,也能对地域文化有所传承。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的腹地区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过程为例,探讨了地学因素对高海拔地形区地域成土作用的影响及高海拔地形区地域土壤形成与发育的特殊性,提出了高原地形区的地势、母质、水文地质等地学因素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表现为极具特色的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特征:地貌类型简单造成土壤类型单一化;成土母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发育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明显,成土年龄短;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土壤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域辽阔 ,矿藏资源丰富 ,素有“聚宝盆”之称 ,是我国蒙古族、藏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非常严酷 ,寒冷干旱 ,多风沙。盆地从边缘至中心的地貌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沼泽、湖泊六个环形带 ,以干燥剥蚀山地、风积地貌、湖积和洪积地貌为主 ,属干旱风成的地貌组合 ,集中了青海省大部分沙漠、戈壁、风蚀残丘、盐沼和碱滩。长期以来由于柴达木盆地几乎没有农业和工业 ,所以人口一直非常稀少 ,1 995年仅有3 9.81万人 ,相对广阔的盆地而言 ,是地广人稀之地。一、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1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形…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的人民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身处其中的人群而言,具有亲切感、认同感。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若能重视整合地域文化,不断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能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进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学也在二百多年间迅速成长。加拿大广阔的面积和复杂的地貌,也催生出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区域文学。本文从地域主义文学和城镇区域文学的角度,对加拿大区域文学的缘起和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加拿大区域文学在加拿大的社会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林州地区岩性和地质构造基础,分析了与岩性及断裂构造有关的多种地貌类型,论述了地貌与岩性和断裂的关系,以及断裂构造对本区地貌形成与组合起的作用,总结出本区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地貌资源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