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走进大学基础课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研究性学习从专设的课程形态演变为一般的教学形态,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大学基础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依据基础课某些教学内容,开发出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主体性得到发展。探索如何在大学基础课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基础课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中与大学阶段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较大压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对比高中与大学两阶段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试图在高中阶段引进“大学先修课”,让学生能在高中就接触到与大学相关的课程,以便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65-166
进入大学应如何学习外语,与以往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这是所有进入大学以后的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高中时代应试学习的影响依然残留,既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局限了我们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本文深入而系统地总结了高中阶段“应试”外语学习方法的弊端,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由工作岗位重返大学的成教生等,对于应用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如何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提出了三步目标以及相应的方法,以供外语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学习状态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适应性、专业满意度、课堂行为、课余时间安排以及主要困惑等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引导大学新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课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数学课的导入,教师可用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进行.如果教师将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给出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可使学生产生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适应性、专业满意度、课堂行为、课余时间安排以及主要困惑等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引导大学新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大部分高中学生共同的感受。由于初高中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初高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跨度”,而刚进入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高中的学习方式,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跨度”;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回顾相关的初中知识,帮助学生尽快地由初中的学习状态进入到高中的学习状态。同时,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高一学生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过渡、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简单地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或是意识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具有极强的情境性的,它能够牵引着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走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思维状态,问题应该成为学生思维的向导、指南。…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即达到“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对于探究性的学习而言,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去猜测、去实验。比较常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在进行外语学习过程中,还保留着中学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这是外语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的问题。要想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进入良好的学习情感状态,必须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这是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学而忘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08,(12):30-30
初中课堂教学历来处境尴尬:相对于学业负担较轻的小学,初中的课程学习是学生学习生命中跨度很大的一道“坎儿”,因个体学习状态、知识背景和经验建构等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较大分化,学困生由此出现。如何让每一个进入初中的学生学习上不掉队?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即达到“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对于探究性的学习而言,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去猜测、去实验。比较常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05,(6):71-72
设疑——诱学生“尽心”进入创造情境。学习“有疑”,这就产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创设具体、生动的创造情境,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积极状态下带着“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情境中去,从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由于一时明确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不清轻重主次,常感到英语学习难度很大。一些学生照搬中学英语的学习方法,面对大学英语大量的词汇、长而复杂的主文章、灵活多变的遣词造句和对听说能力的一定要求,往往束手无策,望书兴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想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英语学习,首先应搞清楚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与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可见,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学生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浸入式教学”的概念及其背景“浸入式教学”又名沉浸式、浸没型教学,具体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置身真实情境的感觉,让抽象的知识、概念、意境,变得可触摸、可感知,使学习者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学生能集中意愿与注意力,停止在意和思考不相关的问题,实现投入地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李群 《广西教育》2011,(8):56-57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十分重要。一个教师能否有效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会学习有着直接影响。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人学习状态呢?  相似文献   

17.
许慧 《海外英语》2012,(19):83-85
大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而言,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较之前有较大差异,学生在适应新学习环境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而错误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在学习转型期里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培养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大学新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该文试从分析大学新生这一群体中普遍出现的不良英语学习习惯入手,阐述正确英语学习习惯的主要培养方式,进而提出若干后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大学生有逃课经历,其中有5%的经常逃课。是什么让这些曾经幻想在大学“过五关、斩六将”的学生“冷落”课堂呢?按理说,莘莘学子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进入大学后,应该对新的知识以及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产生浓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论课堂学习情绪的微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的情绪极性 (正或负 )、情绪水平 (强或弱 )以及情感体验的丰富性 ,对其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课堂学习情绪微观调控的涵义是 :教师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考 (学习 )状态。这里的“微观”调控 ,是相对于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等“宏观”措施而言的 ,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调控措施。一、学习情绪微观调控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当教师讲完一个问题之后问学生 :“刚才老师讲的是什么问题 ?”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知老师讲了什么 ;当…  相似文献   

20.
知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但并非什么知识都可以进入大学的“高级学习”领域。大学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表面上看来是大学自己的事,但实际上高等教育中的合法性知识是学科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大学中学生和教师群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以上几方面,文章具体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中合法性知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