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参加2003年全国艺术体操少年锦标赛的运动员中的89人次抽样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分析法筛选指标,从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值和充实度指标、体格指标、身体成分和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我国7~12岁艺术体操运动员较理想的身体形态特征,从而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辛利兰  赵旭 《精武》2013,(18):139-140
啦啦操和艺术体操以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风格魅力进入了校园,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将啦啦操和艺术体操混淆起来,这是不利于两者发展的。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艺术体操和啦啦操的研究,来具体理清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以便于我国基层训练员对啦啦操和艺术体操有深刘的界限认识,不会再将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3.
谷姜薇 《健与美》2022,(10):114-116
啦啦操是目前在各个城市的普通中学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受到了艺术体操协会和健美操协会等相关机构的全力支持。虽然啦啦操在中国的起步时间较晚,但由于诸多政策的支持以及其深受群众的喜爱,因此其普及和推广的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普通中学啦啦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旨在强化啦啦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闫晓 《体育世界》2012,(6):130-133
本文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专业特点,根据陕西省艺术体操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艺术体操的情况,探析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探寻艺术体操难度动作使用的空白点及其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的弹性空间,对艺术体操难度动作技术发展结构特征做出归纳、总结和合理的预测。阐明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主导因素的现代特征,为艺术体操运动员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希望通过运动技能迁移原理利用我国的体操优势,为发展我国的技巧啦啦操运动提供理论支持,更希望届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啦啦队在2008年奥运会之际为我奥运健儿助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声像观摩法。研究结果如下:1自由体操与技巧啦啦操有着诸多的相似点,我国应充分发挥体操强国的优势,大力发展我国的竞技啦啦操事业,早日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名次。2发掘和利用退役体操运动员或不出成绩体操运动员的最大价值,使其转型成为竞技啦啦操运动员,减轻国家安排退役运动员的负担。3技巧啦啦操这项综合体操运动在美、日、英等国的学校体育中都得到了广泛和良好的发展,我国应加强研究与推广,使当前萎靡不振的学校体操运动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作为研究方法,目的在于分析我国高水平舞蹈啦啦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水平和影响因素,帮助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难度动作训练.结果表明:1.我国高水平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转体类、跳步类难度动作掌握较好,翻腾类难度动作完成水平最高,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其中转体类难度动作完成水平与世界强队差距最大;2.影响我国舞蹈啦啦操运动员难度完成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专项系统训练时间不足、爆发力差、缺乏对难度技术动作的正确认识、缺少与国外强队的交流、运动损伤等.  相似文献   

7.
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艺术体操全能前3名和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比较和分析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梳理和统计中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得分、完成以及表现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提出解决当前我国艺术体操动作编排和技术训练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为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章荣瑛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27-28,32
针对新版艺术体操规则,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比赛录像分析法等,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操转体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发现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差距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身条件、缺少交流、基本功不扎实、芭蕾教学欠缺等,并提出对策为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8,(6):510-513
近年来,随着啦啦操在学校和社会广泛开展,啦啦操运动员的体能问题也逐渐成为啦啦操教练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热点。采用实验法对30名啦啦操女运动员体能11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构建啦啦操体能指标选材模型,为我国啦啦操运动的科学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竞技艺术体操和技巧啦啦操两个同属技能主导难美性项群的运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动技能迁移的作用,可促进两个项目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几年艺术体操规则的大幅度变化,对适应规则的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研究表明,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各主导因素的排序是运动技术、心理能力、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艺术表现力、运动智能.同时发现,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体能和艺术表现力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应该在完善训练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下功夫,不断地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才能使我国艺术体操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国际艺术体操新的评分规则,对我国十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和2005年艺术体操世锦赛前三名运动员四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难度分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差距,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体操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已得到迅猛的发展,但由于物质条件及科研工作相对落后,从而造成了各种运动损伤不断出现,妨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的探索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为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延长运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个人项目器械难度(AD)在成套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解析器械难度在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中的运用,对各项器械的器械难度进行总结归类,剖析设计精美绝妙、衔接自然流畅的器械难度的构成因素及编排特点,指导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编排,加强器械难度的训练手段,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新周期个人项目成绩的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6年艺术体操全国锦标赛、2006年艺术体操世界杯赛的个人单项带操前3名成套动作,对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动作完成质量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旨在预测体重,为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初级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找出中国艺术体操发展的内外因素,为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环境的优势表现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人口优势;(2)发展环境的劣势体现为对艺术体操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理论研究相对落后、选材系统不够完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发展环境的机遇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评分规则的改变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4)发展环境的挑战主要在于世界艺术体操第一集团的强劲实力及第二集团的快速崛起、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匮乏等。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是一项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项目,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展示精湛身体和器械动作技巧的同时,还会把音乐的意境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陶醉于意象之中。因此,动作是音乐的外在表现,音乐是动作的内在源泉,本文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和视频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进行剖析。旨在通过梳理两者的关系,使之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提高艺术体操项目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实现追求极致美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目的在竞技运动水平愈来愈高、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艺术体操运动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技能水平,而且要有相当充足的体能作保障。在运动训练中除了要求运动员学会比赛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运动员承受大运动训练负荷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能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本研究将根据中国艺术体操技能水平和身体机能的现状,首次提出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为最终实现我国艺术体操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奖牌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身体机能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特征的体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形态与机能测试研究,旨在探索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体能训练的身体形态优势,身体机能水平在训练中较稳定,提示运动员有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的潜力和空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对体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