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意境则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二者都属于文学艺术表情达意的基本方式,但也有明显的区别。辨清意象与意境,为文学作品的教与学打开了更为宽广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诗人似乎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众多,脍炙人口的月景诗。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例,据统计,他有诗一千多首,而涉及月亮的诗就有四百多首,几乎占声一半,这些诗人何以对月亮这一自然景物如此偏爱?月景诗有哪些宝贵的审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阳,月亮,星辰是古代人经常描绘的自然景物。下面列举了唐、宋诗人一些诗词名句,请你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看看哪个空格该填“日”,哪个空格该填“月”,哪个空格该填“星”。  相似文献   

4.
月亮因充满浪漫和神奇色彩,特别能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令人为之倾慕不已。在高洁清白的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憧憬,历代诗人、词人留下无数咏月的佳篇丽句。早在《诗经》时代,月亮已经走进了诗人的视野,《诗经·月出》诗篇中有“月出皎兮”等诗句,可以说,那一轮明月照彻了文坛的古今。不少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月亮情结”,他们既将月亮作为自然之景予以描写,更以此作为主观情感的表现载  相似文献   

5.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6.
<正>范仲淹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之丰富不足以动人,唯情之变幻乃能感染。诗人笔端的人物活动,自然景物,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诗人个性的事物,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则万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家表情寄意的载体,或是自然景物牵动他们的情思,促其有感而发付诸文字;或是他们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所以,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移就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三个月亮     
我有三个月亮 一个在空中 一个在水里认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 缺在天涯 圆在故乡 方从梦中走来 安抚我的创伤 工986年4月一2日作。选自《当代台湾诗苹),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世上本只有一轮月,诗人为何说有三轮月,显然,它囊括进了诗人眼中的、心里的月。 缺在天涯的月,是实在之月,是诗人最想望又最怕望之月。圆在故乡的月和言在枕边的月,是虚设之月,其实,又是最真实之月。理想之月和现实之月,互相碰撞,产生了变形变态之方月。它是诗人情深意切地思乡时,误把方形的枕头幻化而成的月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方月。只有待到方圆…  相似文献   

8.
抒情散文中 ,景物的选择与表现要以情为依据 ,以艺术技巧为手法 ,达到真实、自然、准确地表情达意 ,创造优美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地名如天上的繁星之多,给诗人们以地名入诗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不少诗人匠心独运地将地名熔铸入诗,使众多诗歌在表情达意上异彩纷呈,脍炙人口。古诗中用地名之多,之巧妙者,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历来倍受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涉及的山水田园诗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山水田园诗的细节描写常常是诗人表情达意的神来之笔,也是高考设题之处。山水田园诗的细节描写或是某一独特景物的描绘,或是某一生活场景的刻画,或是某一动作的表述,它们或彰显着诗人的品性节操,或凸显诗人的喜好,或传达诗人的情怀,字字关乎情,小小细节大意蕴。  相似文献   

11.
<正>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它主要是指寓情于景,借助客观环境中的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移情于物、融情于景的方式来把自己的情感通过周围的环境和情景来表达,使这些景物带着感情色彩[1]。诗人在对景物的观察中通常包含情感,带着有情之眼去看事物,以有情之笔去进行诗歌创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景物浸染上情感,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12.
李白和王维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但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月亮情结;李白以月为友,借月亮排解孤独寂寞;而王维以月为景,借月亮烘托自然之清静和谐。  相似文献   

13.
张坤  应民 《今日中学生》2010,(12):21-22
色彩是美好自然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写诗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4.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中国文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人表情达意的常用题材,宋代词人李清照就创作了大量的“梦”意象。代表着词人生命律动的青春之梦、相思之梦和怀乡之梦,让人们体味着词人一生的情感脉动。  相似文献   

15.
[升格导语] 一些同学学习移情写景,动不动就直抒胸臆,不能将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移入所写的景物之中。既不能使自然景物成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也不能创造美好动人的景物形象。要真正掌握移情于景的方法,应该尽可能让景物替作者“说话”,替作者抒发感情;应该尽可能让主观感情在景物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惯用自然意象作为象征来传情达意 ,作为自然的代表 ,它们象征着希望、自由和生命力 ,与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工业文明相对峙。这在小说《虹》中更为突出 ,劳伦斯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与情感相结合 ,深刻揭示人物心理。月亮和彩虹是小说的主要意象 ,多次重复 ,前后呼应 ,贯穿始终 ,对于揭示主题、刻画人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诗词表情达意离不开景物描写.古典诗词中,通过写景来抒情是最常见的手法.由于文学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景物特征和抒情之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关系,但同时又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情与景的结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自然和生活的辩证法.阅读和欣赏古诗词要从分析景物描写着手.  相似文献   

18.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如陶渊明对“菊”,陆放翁对“梅”一样,天才诗人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他以“人月相得”的诗学意兴.化月为情,借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进行自然与人情的互释、内心与外界的沟通,赋予了月亮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把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月亮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李白与月物我交融.显示出了独特的意境之美,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张杰亨 《海外英语》2016,(15):137-138
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意境的解读自然成为理解、翻译古诗的关键。该文从维索尔伦语境适应论的视角解读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提出语境的动态解读与构建有助于诗人与读者的语言交际,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意象,以意境再创设为要,从而在意境再创设中实现"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