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在解答应用题时,有时会遇到一类列车过桥(或隧道)的题目。列车过桥,应从车头上桥起,算到车尾离桥为止。由于列车车身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我们应当把车长和桥长的和看作列车过桥的路程。由“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可把这类题目归为以下四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过桥问题例1一列长为300 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2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5 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了火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  相似文献   

3.
试试     
这是微软公司面试时的两道题目,仔细想想,你也可以回答的!怎样过桥?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拿着灯。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这盏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相似文献   

4.
~蒙仔纲鞋粉选 1.有含盐30%的盐水240千克,要将盐水稀释成含盐1 .5%,需再加水()千克. A .1 800 B.4 560 C.5 040 D.4 680 2.某商场出售两件上衣,每件都卖了60元,其中一件赚25%,另一件亏25%,那么两件上衣售出后,商店赚或亏的情况是(). A.不赚不亏B.赚8元C.亏8元D.赚巧元 3.一列客车匀速前进,从它进人300米长的隧道到完全通过一共用20秒,又知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灯的灯光垂直照射列车1o秒,求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度和列车行进速度.在这个问题中,关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客车走300米路程用了20秒 B.客车走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孩子带我和老伴到尼亚加拉游览,回程前,孩子和同事想过桥到美国水牛城买烟,听说美国烟价比加拿大便宜一点,他们事先就计划好要去一趟。我们也跟着上彩虹桥看看风光。上桥走自动门,投币五角即可方便通过,谁都可以上桥。我们和孩子一起过桥,把他们送到对岸美国关口。我们还没有办美国签证,只好"望门兴叹"。然后我们在桥上逛逛,拍拍照片,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6.
某些数学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题条件比较隐蔽,很难找到解题方法。如果我们用作图法(用画线段或其它图形的方法)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的显示出来,就可以找到解题的途径。例1: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点55千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本题缺少直接条件(时间和速度),为了解答这道题,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题意。这样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列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A、B的路程,其中甲列车走了75千米。…  相似文献   

7.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怎样求它的平均速度,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将其分为三类,较易掌握. 一、已知各段路程和时间,求平均速度这类题,只要把各段路程和时间加起来,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描述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物理上引入了平均速度这个物理量,并把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和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平均路程),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路程内(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见,平均速度的算法用式子表示应当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初一同学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往往遇到这样的应用题: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铁桥,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铁路桥和火车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课题教学,不同年级释题的要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实际,笔者曾在课题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补充句子《刘胡兰》、《小虾》等课以名词为题,题目中缺少“做什么”或“怎么样”;《过桥》、《称象》等课以动宾词组为题,题目中缺少“谁”或“什么”。教这两类文题时,应启发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按文意将课题补充为完整句子。如教《过桥》一文,学生根据文意把课题补充为“雷锋过桥”、“雷锋背小朋友  相似文献   

11.
相遇问题是匀速运动中的一种,也叫做行程问题,题里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运动带有方向性,从而使数量关系变复杂了,产生了不同的计算问题,根据数量有已知和未知的不同,又分为求路程、求相遇时间和求速度3种情况。“求路程”这节内容是求相遇时间、求速度的基础,也是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的基础。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章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解求路程的行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3.能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求相遇时间的行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2.
一、直接发问。按照测试意图直接叙述,不拐弯,也不颠倒叙述顺序,直接考查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什么是分数?”“1 3/4的分数单位是( ),1 3/4里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计算37+54,42-29。”“六年级同学共植树40棵,成活了36棵。成活率是( )%。”“用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那么求路程的计算公式是( ),求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求时间的计算公式是( )。”  相似文献   

13.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审题,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分析题目条件,理顺关系。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是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对于行程问题中的各个问题,又要结合其具体的特点分析。其中,相遇问题的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和,追击问题的追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之差,环形跑道问题是特殊的相遇或追击问题,航行问题中的顺流速度是静水中的速度加水流的速度,逆流速度等于静水中的速度减水流的速度,火车过桥问题,要分情况处理是完全过桥还是完全在桥上。  相似文献   

14.
朱鹏程 《数学小灵通》2005,(1):75-77,42
根据题目要求,要找准两个相对应的量。如求路程,一定要找准速度和时间这两个对应的量。如求三角形的面积一定要找准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这两个对应的量。这种“一一对应”的解题方法叫做“对应法”。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地求解平均速度在学习物体运动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求解平均速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求某个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该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该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然而在实际运算中,情况常常却比较复杂,甚至有时因为受到"平均"二字的影响,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出现.为此,下面我们一起对  相似文献   

16.
U2合唱团的4名成员伯纳、艾吉、埃达姆、劳瑞赶往演唱会现场,他们在途中必须跨过一座桥.4个人到达桥的一端,准备过桥时,天已经黑了.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且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来回桥的两端.注意:手电筒是不能用扔的方式来传递的.4个人的步行速度各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伯纳需花1分钟过桥;艾吉需花2分钟过桥;埃达姆需花5分钟过桥;劳瑞需花10分钟过桥.请问:他们能在17分钟内成功过桥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复习,本文就与平均值有关的问题作一介绍。 一、求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要用指定的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各段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例1 一段路程为s,一辆汽车在通过前(2/3)s的速度为v_1,通过后(1/3)s的速度为v_2,则汽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学中求平均速度、平均密度等,都涉及到“平均”二字。这与数学中求平均值的概念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几个数之和的平均值,而要根据题目内容正确理解“平均”的含义,下面举两例加以说明。例11人在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在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m/s,求此人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错解:一些同学简单的认为,此人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m/s 5m/s)÷2=4m/s,初看好像是正确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理解是错误的。正解:此人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应该是,此人所行的全部路程除以此人所行全部路程所用的时间。设这人所行的前半路程为s1,前半路…  相似文献   

19.
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它往往能使我们另辟蹊径,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现举例说明.例1 某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求物体在静止前的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解析:本题按常规的解法似乎缺少条件,无法求解.我们试把题目给的“末状态”(即物体静止)作为“初状态”,而将此物体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推”  相似文献   

20.
阅读理解题是通过阅读一段材料,在理解其内容、方法与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探究或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而解答问题的新题型,本文介绍一道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阅读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 父亲和儿子同时出去晨练如图1,实线表示父亲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虚线表示儿子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由图象可知,他们在出发10分钟时第一次相遇;此时离家400米;晨练了30分钟,他们同时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