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中学生的道德体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实施体验教育是中学道德教育规律的要求,它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参与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克服中学道德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中学应采取得力措施落实中学生的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相关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如何养成正确的公民习惯,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具有正确公民意识及"三观"的中学生,关系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成败。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已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殷志平 《科学教育》2004,10(3):49-50
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令人担忧,加强中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之必需。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应该突出以下几点:生命要有社会意义;维护自己的生命权利;自杀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珍惜此刻,善待生命;建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等。  相似文献   

4.
吴军 《中国教师》2009,(Z1):316-317
网络的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把握中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互联网对中学生影响的前提下,探讨网络条件下如何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如何运用网络技术扩大中学德育工作的覆盖面,这有利于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作为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德育教育,赋予中学德育以新的内涵,为中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增强了中学生的开放意识、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这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消极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容易使学生的政治观念淡化、道德意识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弱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应该从培育学生和家长的“网络素养”,提高教师网络知识,打造中学生“绿色”网络环境,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教育等方面入手,降低这种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材料对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网络材料中,中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优化网络材料对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网络材料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及如何优化网络材料,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从五个方面提出一些见解。第一部分:网络、公民意识的概念及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网络材料下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网络材料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第四部分: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五部分:通过营造良好的网络材料来增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素质教育推行的广度和深度是关系到我国推行素质教育能否成功以及中央政策能否落实和实践到地方的关键。中学图书馆作为中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担负着为教学提供一切文献资源的任务,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学图书馆在整个中学生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时代又赋予了中学图书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开辟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领域,面对这个新领域,如果墨守成规,再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去应付,显然收不到良好效果.如何运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如何保证青年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在促进中学生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戒除网络成瘾,促进中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中学生身体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中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中学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时期的重要科目,在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着眼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革 《中学文科》2006,(3):30-30
一、人格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承担着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青少年时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以农村中学的道德法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中学生的学生特点和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问题,探讨提高农村中学道德法治教学的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5.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为高校灌输论提供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灌输主体队伍;利用网络,改进灌输手段,开辟灌输教育新领域;加强对学生深层次教育,培育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促进网络时代下高校灌输论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发展尚不成熟,网络素养不高,容易成为遭受“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欺凌”等网络危害的主要对象,严重影响其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收集中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表现,根据网络素养的概念内涵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学生网络素养结构包括网络法律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网络环境意识、网络信息使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五个方面,并从学校课程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家校协同合作、教育行政与社区服务联动支持四个角度提出了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济南市部分高等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一定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网上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网上人格冲突突出;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等。网络化已渗入大学生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抵制网络诱惑。  相似文献   

18.
邓伟元 《湖南教育》2002,(16):19-19
网络信息的鱼目混珠,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迷惑性,使中学德育面临严峻挑战。1、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怀疑。我国中学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优良品质;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网络信息五花八门,中学生涉世不深,分辨能力不强,精神容易受到网络控制,往往产生一些错误思…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中学教育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其教育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加上网络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德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当前中学德育实际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策略,全面提升中学德育质量,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力 《生物学教学》2001,26(6):29-30
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国内中学开设这类课程的时间还不太长,经验也不很丰富,对于如何开展好这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