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答:帮助孩子学画画,家长不能采取简单和生硬的做法,首先要了解学画画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还是来自孩子自己的需要?是让孩子自己画得满意呢?还是让家长满意?是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玩”得开心?还是家长希望得到一幅认为“美”的作品重要?有  相似文献   

2.
幼儿折纸基本功差,会直接影响折纸活动的顺利进行。每次折纸活动都是教师忙了一身汗,却只辅导了几个孩子,效率极低。能不能发挥家园双向联合作用呢?有了这一想法,我就开始尝试了。我在“家园联系台”的一角,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教您折”,并向家长朋友们明确了这一栏目的目标和要求:“家长朋友们:你们好。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折过的小鸭子、宝塔、东西南北吗?用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纸折玩具充实一下您孩子的童年吧。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登出这些纸玩具的折法,希望您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与您的孩子一起折一折,玩一玩吧。”接着,…  相似文献   

3.
我要游戏     
还记得那首《童年》吗?“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眼前的事实恐怕是:游戏的童年却难有童年的游戏。在北京一家心理咨询教育中心的感觉动作室里,一群孩子,像疯了一样,在玩耍。中国青年报记者蔡平与孩子们有如下一段对话。“喂,你们都愿意在这儿玩吗?”“愿意。我愿意天天在这儿玩,不回家。”一个男孩说。秋千上的女孩喊:“阿姨,这儿太好玩了,我都不想走了。”“在学校不也能玩吗?”蔡平问。“我们学校有秋千,老师不让玩。”男孩子回答。有关调查显示:有60%的小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枯燥,对学…  相似文献   

4.
几个月的婴儿会识字,牙牙学语的娃娃会英语、会算术……近年来媒体上不断“吹捧”的小神童、小天才,把家长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成功的早教案例也使家长看到了美妙的前景;再加上商家不切实际的炒作、五花八门的早教中心、良莠不齐的专家支招、形形色色的早教刊物……今天的早教市场可以说是异乎寻常的热闹。相比于一二十年前的孩子,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那时候,家长早教的观念普遍欠缺,孩子们的童年往往是在“傻”玩、“疯”玩中度过的,女孩子一根橡皮筋、一个自制的小沙袋就可以玩上几年,滚铁环、捏泥…  相似文献   

5.
不少家长常问:“他看起来很聪明,说话也很流利,为什么学不会呢?”到底是孩子存在学习障碍还是不认真呢?其实,这是孩子的学习意愿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必需提升他的学习感受力,这才是治本之道。以下介绍几个方法。一、学习需要有快乐的感觉。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有高度的兴趣时,将终身受益。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若教孩子学习教到令他害怕时,他将终身痛恨学习。切记:幼儿期孩子只是“来玩”不是来“学”,他是“玩中学”。二、初步学习有干扰时,需要有爱与理解。在孩子被教育的过程中,这一项比任何理论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天才,…  相似文献   

6.
章月娥 《教育导刊》2005,(10):62-62
最近,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这种“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玲 《家教世界》2023,(14):36-37
<正>“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行不行?”相信这个请求,家长朋友们肯定没少听过。孩子写了几个小时作业,想玩手机放松一下,可玩手机不仅会让孩子的眼睛得不到休息,还容易让孩子上瘾,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放松方式。可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心里不惦记着玩手机呢?  相似文献   

8.
宁静 《家教世界》2023,(32):36-37
<正>“妈妈,我不想再学钢琴了,好没意思啊!”与兴趣班的较量并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战场,相信家长朋友们也很烦心。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他都不愿意去,别人家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在培养兴趣爱好,全面发展,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呢?而且,兴趣班种类那么多,又该让孩子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淘气,是他生活的全部有人说,男孩子贪玩不是坏事,不爱玩的孩子就是生病了。我的儿子小亮没生过病,所以他的生活内容就是玩。小亮5岁那年,我家外边正修路,他总是跑出去玩沙子。有一天,他用废弃的沥青块做了个“钢盔“戴在头上,美得四处炫耀。不久“,钢盔”晒化了,跟他的头发粘在了一起,怎么也弄不下来,没办法,只好给他剃了个光头儿。别人家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故事,可我儿子的童年却有太多的“事故”:他从头到脚,处处有伤痕。旧的未愈,新的又添。对他的玩,我从来没限制过,有时还陪他玩。我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只要正确引导,让他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10.
说日记     
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是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孩子“说日记”的办法,使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的几天,他一放学,我们就问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今天学了些什么呀渐懂了吗?等等。天天的询问把孩子问烦了,不再愿意回答了。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教育他。于是,有一天晚上,当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一会的时候,我说:“咱们…  相似文献   

11.
我叫尉蔚宁,是临汾一中初二的学生,在我刚刚走完学生“引子”这一段路后,蓦然回首,体验过去和现在,我突然发现我们没有金色的童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部是一样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学”是他们的天职。但在中国,“学”淹没了一切,不论老师、家长,都以成绩好坏论英雄,  相似文献   

12.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 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13.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4.
曾听到家长的抱怨:“我问儿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儿子说就是玩,玩沙、玩积木、看花看树看动物。你们幼儿园到底学不学知识呀?”也曾听到妈妈们这样讨论:“我孩子总是不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啥也不会,从没听他唱歌或讲个故事。”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这些一直是困扰着  相似文献   

15.
徐蓓 《学前教育》2014,(10):57-59
与幼儿园相比,亲子园活动,即早教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教育对象包括孩子和家长,并且家长是和孩子进行互动的活动主体。作为一名亲子园教师,我发现,来参加早教活动的家长大多有亲子互动的意识,但普遍缺乏互动技巧,也无明确目的。亲子活动初期,家长往往说完“你在玩什么”、“你赶快玩呀”、“你玩得不对”、“看我是怎么玩的”这几句话,就不知道再和孩子说什么了。为此,我们在亲子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梳理了2岁孩子的月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盲目的高消费 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实:在各种各样的消费行列里,儿童消费迅猛增长。 为孩子花钱,几乎成了所有年轻家长的第一消费。为了使自己的子女有个金色的童年,年轻的父母们不惜重金给“小宝贝”创造优厚的条件,让他们吃最精良的、穿最新潮的、玩最高级的。  相似文献   

17.
小舟 《家长》2009,(11):41-42
在“学”和“玩”之间,这个“度”该如何把握,才能让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尝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呢?对于我们家长,工作和休闲,物质和精神,这个“度”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才不至于在“赶时间”中丧失自我呢?  相似文献   

18.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 《湖南教育》2009,(12):62-63
几年前,曾与家长交流“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有家长这样认为:“如果我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他将来便会拥有一个遗憾的成年,所以要我选择,我宁可现在给他一个不快乐的童年!纵使他现在会很辛苦,甚至会恨我,但等他长大之后他就会明白我们做家长的苦心!”我想这样的想法存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孩子过年有一大笔收入,很多家长都想行使一些监护人的权力来监管,而孩子们则对家长任意插手自己的“财物”感到不满,这么多钱孩子如何花呢?究竟如何教会孩子们打理自己的“小金库”,老师认为家长应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用压岁钱学理财、学做人,是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个极好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专门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我是理财小能手”的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处理好手中的压岁钱。我们将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  相似文献   

20.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