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与学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进一步创新初中教学,全面提高初中学生数学素质,为学生以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是主要的教改原则之一。如何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21):54-55
系统性强、比较枯燥、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等都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要是在教学方式上单纯机械地讲述,势必难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如果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对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制约了数学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直观的场景和事物相联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思考。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法,不仅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结合起来,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坚持"做中学"和"做数学"的原则,具体论述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将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是颇有成效的,另外,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反思性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从被动反思到主动反思最后发展为自觉发思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的能力。反思性学习能力不仅能够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也有着深远意义。结合教学实践,以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笔者尚未发现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环节角度研究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系统论述.笔者最近对180名初高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听讲、做题,学习环节有缺失,尤其缺乏反思环节.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成了对付考试的教学,题海战术盛行,教师过分注重讲题和学生做题的数量,而比较缺乏讲题和学生做题后的反思.这样,不仅导致了数学教学中师生疲惫,而且也削弱了中学生的数学兴趣,最终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反思性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这里,本文主要探讨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内容、模型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初中处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旨在促进中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如何发挥数学课程学习的作用,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这已经是众多数学教师教学所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了。因此,本文指出要紧密联系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规律,在充分遵循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中"享受"数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出与亲身经历,通过数学学习将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转换成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确保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选择等方面的生活化,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出发强化对数学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切实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作为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很显然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能归结为数学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那么数学教学就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驱动,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数学,需要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理解能力。可见,比较好的数学素质,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了更为明显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分析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况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试化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许钧 《河北教育》2010,(7):83-84
数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学科。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能为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数学素质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将评价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既能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又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数学教学的调控。下面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评价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创新思维,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不断开拓思路和探索发现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索和发现,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从而让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能够获得一个质的飞跃,也可以为中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奠定好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  相似文献   

16.
许培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206-206,208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相对数量比较的起点,隶属于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大多数一线教师通常会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从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大量教学案例的比对与学习,试图改变教学方式,尝试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突破"倍"的学习难点,以课堂观察作为实证,得出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变式练习可强化学生对"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浅谈“快乐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文丽 《时代教育》2009,(8):225-225
在教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地的教学环境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学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快乐教学"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探究,谈谈对"分层次教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对教学任务进行展开。数学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客观的情境中感受到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从而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为学生创设"趣"境、创设"疑"境、创设"动"境、创设"议"境、创设"评"境五个方面,总结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