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以《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版为例,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建议。一、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低估 孙旭培教授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一中谈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2.
朱文丰 《今传媒》2003,(4):54-55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联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件”,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社会,特别是关注可能导致社会发生恶性运行的“坏人坏事”或“好人错事”,对此所进行的揭露、批评和报道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因此,批评报道是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力武器,但作批评报道难是学界和业界所共知的,地市报由于所处的人缘、地缘因素使其所作批评报道更是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5.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 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的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 曹轲是1995年4月正式调入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工作的。他原在一家刊物当编辑,在该刊物停办面临“下岗”待安置之际,他萌发了到南方日报社…  相似文献   

6.
从3月份孙志刚事件(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的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两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发生到4月份《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然后引起全国媒体连动报道,并形成强大舆论监督以促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查并严厉查处“孙志刚案”,可谓是在“非典”时期一次非常舆论监督事例。分析此次舆论监督传播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我国媒体监督互动及对舆论良好传播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本次向全国“两会”派出了20多名记(包括1名评论员),其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于《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所有的前方采访稿件都在集团内部报刊上共享。在报道的行政组织上,整个采访团队由集团统一安排;而具体的报道内容和规划以及后方的编辑仍由各报自行负责。此外,与旗下南方网进行的“报网互动”是南方报业今年“两会”报道的新型模式。无论报纸还是网媒,尽管各自都有独有的特质,但南方报业的下属媒体仍然在“两会”报道中集中体现出共有的、可以归纳为“南方理想”的新闻气质。亦即在“两会”这一报道平台上,利用密集的议程设置,诸如房价、医改、股市、死刑复核等主题——一如既往地追问社会公正与公平、个人的时代遭遇和感受、施政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葆华  肖淼 《新闻界》2012,(22):3-8
本文通过系统的内容分析(N=702),以《南方都市报》"网眼"版为例,分析传统媒体吸纳网络内容的基本特征、主要议题与网络形象。研究发现:"网眼"吸纳网络内容的主要模式是将之作为新闻线索来源展开对"网络事件"的报道;网络明显拓宽了报道的空间结构;"网眼"借助网民关注度作为新闻选择的依据,但专业标准占据更大角色;其呈现的题材集中在网络、政治、民生和法制,体现出关注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偏好和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这些特征既与当下中国互联网的内在生态有关,也折射出媒体基于自身定位、取向和风格的能动性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关注民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也要求媒体把视角投向基层百姓,关心和报道民情民意。近年来,媒体关注民生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一些敏感性报道引发混乱、过度的舆论监督给政府添乱,以及个别媒体在追求报道平民化的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媚俗化的怪圜等,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媒体关注民生、报道民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的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 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的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以从事批评报道著称的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副主任曹轲登上了颁奖台,接受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的“金枪奖”的称号。我握着他的手说,“金枪奖”,你当之无愧。在南方日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我较长时间分管舆论监督工作,与曹轲可以说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此,我对他的为人是比较了解的。的确,在舆论监督的这支队伍中,曹轲堪称佼佼者。曹轲是1995年4月正式调入南方日报社读者来信部工作的。他原在一家刊物当编辑,在该刊物停办面临“下岗”待安置之际,他萌发了到南方日报社工…  相似文献   

12.
灾难性报道一般指新闻媒体对各类“天灾”或“人祸”进行的新闻报道。由于灾难性事件对正常生活的破坏性影响.灾难性报道历来是倍受关注的一种新闻传播活动。针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的冰冻雨雪灾害.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全面、及时、系统的报道。就整个报道环境而言,各类媒体在报道的编辑策划上各展其能,在内容、形式、运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拼。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违纪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在实践中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常常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保卫 《新闻界》2003,(1):23-26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自党的十三大以来,连续第四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到“舆论监督”问题,可见“舆论监督”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地位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使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不断进展。2002年我国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又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从年初众媒体对起于2001年的足球黑哨事件当事人处理的追踪报道,到5、6月间一些媒体对山西河津市富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批评报道的形式日趋多样,如:“读者来信”、“批评与建议”、“社会经纬”、“新闻调查”、“众生相”、“监督哨”等栏目、专版亮相于媒体平台,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扬得淋漓尽致,媒体的广告收入也因此极速飚升。但作为媒体的行为者———记者在批评报道中属于什么地位呢?他们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呢?本文试作一阐释。记者在批评报道中是桥梁和纽带监督是“自古至今,人类的永恒主题”。①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记者深入调查采写负面新闻信息的批评报道的传播,表…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当前,舆论监督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然而,起诉媒体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媒体在进行正常的舆论监督时经常被官司所困。新闻业人士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舆论监督为何如此之难?但毕竟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案件新闻报道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许霆案”、“李刚门”、“药家鑫案”,一起起的案件因媒体的报道而广为人知。诚然,这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其发展中出现了新闻媒体越位、司法公平受侵犯、侵犯名誉权等报道的副作用。如何既保证司法公正、公民权利,又达到有效报道,实现舆论监督,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倪惠杰 《传媒》2023,(1):38-40
智库化转型是媒体机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主流方式。面对媒体融合与智库建设战略的时代语境,南方都市报以“大数据+AI”为动力,以“全面智库化”为方向,采取“媒体+智库”两元发展策略,通过将智库产品深度嵌入社会治理、企业运营等多元应用场景,实现了媒体智库化的成功转型。通过分析“大数据+AI”赋能南方都市报智库化转型的机遇、实践举措,为传统媒体办智库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媒介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阈出发,选取美联社和路透社在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峰会前、中、后各14天内涉及全球南方国家气候变化议题的518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报道呈现了全球南北方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做出的积极贡献,但这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平衡报道”的掩饰,两大通讯社仍将全球南方国家塑造为“造成破坏的”“未尽责的”以及“需要帮助的”空间形象。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反映出两大国际主流媒体所隐射出的不平等的空间权力,不利于公众理解气候变化危机背后的利害关系,有碍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合作应对全球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