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心他人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3个月——3岁10个月之间,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懂得关心他人的幼儿仅占17%,与我们在班上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关心他人”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愉快情感,初步懂得在别人遇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二、活动总目标 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从实际体验中,初步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从而萌发幼儿关心他人的  相似文献   

2.
图一设计意图:《老爷爷的帽子》这则童话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这一主题,将我们带人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而未来社会需要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我们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  相似文献   

3.
一、情况分析本班幼儿年龄在3岁3个月——3岁10个月之间,根据家长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懂得关心他人的幼儿仅占17%。与我们在班上观察到的情况大致相同。为此我们设计了“关心他人”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愉快情感,初步懂得在别人遇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4.
王雅 《考试周刊》2012,(6):192-192
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自私冷漠等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为了培养幼儿的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作者在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点燃关爱的火花.在主题活动、游戏中感受“关爱”的情感:在节日、公益活动和随机教育中。以实际行动“助”他人为乐,体验关爱的愉悦;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在生活点滴中学会关爱周围最亲近的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帮助、奉献等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5.
Q余姚读者新宇来电问“:我的孩子做事只想着自己,不管别人。我们知道这不好,可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正这个缺点呢?”A主持:一些独生子女不习惯关心他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看,杭州市文三街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帮助别人的吧。观点1让孩子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我的女儿佳佳在我教的班级里学习。刚入学时,我让她做什么,她动不动就说“:我不会。”而另一个女学生云云热爱劳动,做事认真。为了帮助女儿,在值日时,我故意把云云和她编在同一组,任务是擦瓷砖,为云云提供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张宇 《四川教育》2009,(2):63-6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 2.通过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后自己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以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都习惯了别人的照顾,而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有的幼儿吃点心,拿玩具都是拣好的,不知道谦让;看见同伴跌倒了,不是去搀扶,而是哈哈大笑。我们觉得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心生病的娃娃”这一语言游戏活动。意在引导幼儿去关心爱护同伴。活动过程中我们力求为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幼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对不同的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情况分析 刚入园半年的幼儿还没有形成一些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玩玩具、看书不知道物归原处;在冢里,椅子倒了跨过去,桌上脏了当没看见。爸爸妈妈在休息,孩子在旁边大吵大闹等等。为了让孩子改掉这些缺点,体验关心别人、为别人做好事的愉快情感,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质,我们设计了“悄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分享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家庭的养育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导致不少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失。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他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一、…  相似文献   

11.
位置     
人们似乎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第一?第二?或许他的心中根本没有我的位置? 于是,爸妈总爱问年幼的孩子:“爸爸和妈妈谁最好?”少年时代的我们总爱问朋友:“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我们问,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我们问,因为我们想通过别人的回答来肯定自已;我  相似文献   

12.
在良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下,二三岁的孩子就能做些简单的关心他人的事,如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父母搬凳子、送盆子、递衣服、取毛巾;主动帮小朋友拾起玩具、手绢;能同情受欺侮的小朋友,用笑脸和动作表示安慰;知道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事,会用动作、表情表示制止;见到小朋友摔倒了,懂得去扶;在成人启发下,能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不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些都说明,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能以助人为乐。所以,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需要从小开始。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行为品质呢? 一、日常小事的熏陶当孩子初步懂得好坏以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尽管这些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更少有主动去关爱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本文通过论述在幼儿中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林婉婷 《天津教育》2023,(3):110-11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作为社会教育的基本准则。多样化教育指导策略均指向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落实。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发展社会能力、养护心理健康带来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优化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却很少想到爱别人,为别人带来快乐。让幼儿跳出自我,站在某一社会角色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是一旦做到这一点,便是一个可喜的飞跃,可以由此诱发出更多的正确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设计了“快乐娃娃”的活动方案,旨在教育幼儿像“快乐娃娃”一样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以及角色扮演的实践行为理解深刻的做人道理。在“快乐娃娃”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情绪热烈,达到了预期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中班开始,我在点名时就不拿点名册,只要我一问:“每个组请看看谁没有来?”小朋友们便会前后左右地检查起来,很快就会发现谁没有来。我又问:“谁知道他为什么不来吗?”了解情况的孩子争着告诉我该孩子不来的原因。对一些幼儿无故缺席我还让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  相似文献   

17.
编辑王维郑月进幼儿的表现这是一次家长参与的中班评价活动。活动中,四五个孩子被老师安排在一张桌面上进行“接龙”操作活动,由于“接龙”活动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因此桌面就显得比较拥挤。有些幼儿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就与他人发生了冲突。在解决冲突时,有的孩子就处理得很好,在玩具进入别人的“地盘”之前就开始拐弯了;而有的孩子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只会硬碰硬,弄得双方的玩具“人仰马翻”。妈妈的困惑有的妈妈就问了:“既然是让孩子们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就应该知道,如果空间太小,孩子之间就会出现上述冲突场面,因此应该尽量给每个孩子宽裕…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   《他为什么哭》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理解、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是我国传统的做人美德,更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立足之本。本班 36名幼儿中, 98%的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过度关爱,使有些孩子不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家庭中、在集体中缺乏理解和尊重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和行为。   选取教材《他为什么哭》开展此活动,是因为:主题来源于幼儿生活,发生的事情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易被幼儿接受。因此,也是引发幼儿主动活动的活教材。   爱是幼儿健…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 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在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主动地关心和帮助他人。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礼仪活动“快乐的小帮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表演,让幼儿感受关心、帮助他人的愉悦.从而萌发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主动合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家园共育     
随着爱心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懂得了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其中,“家长园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沟通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的重要桥梁。一、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并给以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幼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