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在讲述“东北易帜”影响时写到:“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要加上“形式上”三字?理由有四: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有蒋派、汪派、桂系等等。二、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盘踞一方,混战不断,先后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多舛命运是其进行苦难叙述的现实动因。其笔下的苦难主要包括女性生存之苦、阶级压迫之痛和战争所致的心灵创伤。萧红通过对东北历史文化的冷峻批判和反思,探寻了造成诸种苦难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3.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无忧 《初中生》2013,(19):15
明朝的万历皇帝曾创造了中国皇帝中一个有趣的纪录——连续28年不上朝。但是,这位"宅男皇帝"当政,却不是一事无成的。这期间的战争,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均获全胜。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就是在这一期间发生的。"万历三大征",指在西北、东北、西南边陲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和平定杨应龙叛变。瞿  相似文献   

5.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狗咬狗的战争。其交战的双方对中国来说都是侵略者。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置国家的主权和东北人民的利益而不顾,宣布在战争中严守“局外中立”并划定辽河以东为战区,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强盗在我国东北的领土上火併。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罕有之事。本文仅就清政府当时推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和结果,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日本将我沦陷区分块进行经济统治,掠夺我国资源.因其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致使出现不同的经济体系,即东北为日元经济圈的附庸.华北及华中为东北的附庸.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影响、投资能力受限、主导经济政策的不同.比较分析可知:日本掠夺我国财产的险恶用心,是要把我国的东北作为日台朝日元经济圈的附庸,而把华北、华中作为东北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始,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这场以男性为主角的战争中,女性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定位为男性的依附品。即使是作为殖民者,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战争和殖民统治,但是他们以一等国民的身份享受优渥的生活的同时就已经被拖入深不可测的被害者的深渊。这种“被害”在日本战败后和返迁回国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历史资源建设锦州“战争文化旅游城”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锦州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条件,但长期以来旅游业一直处于缓慢落后的发展状态。锦州的战争化在东北乃至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热河地处东北三省与河北、察哈尔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热河.1933年2月21日,日本军队分3路进攻热河,由于东北军将的纷纷叛选和国民党政府军队忙于剿共而拒绝出兵支援抗日,致使日军在3月4日就占领热河.这就是著名的热河战争.鲁迅对国民党政府在国家危难之际仍全力剿共而消极抗日的行为予以揭露和抨击,指出真正的责任人是整个国民党政府而不是张学良个人,极力为张学良将军澄清罪名.热河战争对全中国以及鲁迅个人都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 13 0~ 13 3页《护国运动》一目提到“护国战争爆发了”。又说 :“商绅各界慷慨陈词 ,捐资赞助护国运动。”第 176提到“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按编者观点 ,“护国战争就是“护国运动”。既然如此 ,为了不使学生模棱两可 ,为什么不在文中注释“护国战争”又称“护国运动”。若编者不同意“护国战争”就是“护国运动” ,可把课本中第三目改为“护国战争” ,这样就前后呼应了。同时还应把大事年表中“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改为“1915年护国战争开始”。护国“运动”即护国“战争”?$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12.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变上海为进攻我国内地的中心基地,并胁迫国民党反动政府承认其侵占东北的事实,取缔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悍然在上海发动了侵略性的战争。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在上海各界人民的支持配合下,蔡廷锴等人领导的十九路军不听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抗战,“把本来向着红军的火力掉转去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这次抗战,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16.
金河,今称大黑河,在《全唐诗》中一共出现了20余次,大多数与边塞、战争、烽烟、荒凉、僻远以及边塞建功的理想、思乡盼归的感情相联系。金河自东北向南横贯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这里不仅是用兵之地,也是古代北方的交通要道,距内地路途遥远,金河也因此成了僻远、荒寒、绝域的代名词,给人一去不归之感。唐代金河诗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虽未出现高、岑那样的名家,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北部军事、边防、地理、风俗、风光等方面的珍贵材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视剧《三八线》讲述了懵懂冲动的东北青年李长顺在战争熔炉中成长为一位战斗英雄的故事。有人感动,也有人质疑:中国的士兵真有这么厉害?是的,他们确实很厉害。这是一段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近到我们还能触摸到英雄热血的余温,但有时又感觉那么遥远——在为银幕上的"美国队长"啧啧惊叹的同时,我们有多少人还能记住,那一个个属于我们  相似文献   

18.
以甲午战争为题材的浮世绘,在日本人眼中满满都是日军英勇奋战的姿态。又逢甲午,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甲午年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然而那场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创深痛,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40页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 ,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 ,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 ,成为‘霸主’。”春秋时期的战争既有兼并 ,也有争霸。这里讲霸主的形成 ,应该着重讲“争霸”。春秋时代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但霸主的产生从名分上说来 (形式也是一种内容 )却是为了“尊王攘夷” ,维护周礼。所谓兼并 ,是指吞并别国领土以至灭人国家。春秋时代的兼并战争 ,主要是大国兼并小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小国。兼并战争并不能导致霸主的产生。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战争则主要是争霸 ,即进行争做霸主…  相似文献   

20.
与爱情、死亡一起,战争成了文学又一个永恒的母题。在薛忆沩的"战争"系列小说中,既没有大笔抒写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没有刻意展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而是专注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不仅关怀个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而且把洒向牺牲者的笔墨,倾注到战争创伤者的心理开掘上,在表明历史荒诞和生命虚无的同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