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湘西土家族石刻古籍是湘西民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主要记述和反映了当地的宗族源流、风俗习惯、教育、制度公约、表彰称颂与人物生平、基本建设、风景名胜等。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
论文论述湘西文化以及湘西民族地方文献的形成和分布,分唐宋、元明清及民国、解放后三个时期分别阐述民族地方文献的形成;综合分析民族文献的分布,提出湖南省图书馆、湘西州及各县市图书馆、档案馆及民委等机构是湘西民族地方古籍收藏的大本营,吉首大学图书馆是湘鄂渝黔边区最大的民族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相似文献   

3.
湘西民族古籍的特点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提出湘西民族古籍具有内容广泛、载体多样、作者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语言多样的特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史学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娱乐价值诸方面.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土家族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遗存的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类等具有本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古籍资源,散存于境内外相关收藏机构和民间私人。土家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是民族教育的需要,更是高校学术研究的需要。创新体制和模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完善结构体系、细化措施和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土家族古籍资源信息中心是其必要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1-2010年,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文章在总结民族古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民族古籍的缩微和影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民族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立法、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新时期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理念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组织民族古籍是町行的,其通用性和权威性可为民族古籍共享提供社会基础,综合性则为民族古籍分类实践提供基本条件,科学的分类原理早被民族古籍分类整理所应用.但它是为现代文献的组织和检索而编制,所设民族文献类目过于分散和笼统,不能完全适应民族古籍的归类、排架与检索效率.据此,<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应从增设相关类目、增加类目注释、增设交替类目等方面进行改造,以便能真正容纳民族古籍.  相似文献   

7.
卢秀丽 《图书馆学刊》2008,30(3):123-12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急需一部适应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根据少数民族古籍实际情况"因书设类",将《四部分类法》类目体系予以调整和扩充,使之成为统一规范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无疑是一条捷径。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书籍分类的实践,提出采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少数民族古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1—2010年,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在总结民族古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民族古籍的缩微和影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民族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立法;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新时期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理念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加快地方古籍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根据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拓宽民族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民族特色地方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为国内外网上读者提供原始的特色文献。地方古籍文献的研究、开发、利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把古籍文献开发利用与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旅游、经济有机融为一体。让地方古籍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样才更能体现其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湘西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构建是一个历时态与共时态的演变过程,本文从“政治湘西、文本湘西、旅游湘西、民族湘西”四个方面探寻了其构建成因.  相似文献   

11.
古籍、档案与文献形态的纸质文物均属于文献遗产,其保护工作的管理策略与方法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三者保护法制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标准、保护工作发展趋势以及对保护内涵认知与保护策略选择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提出:文献遗产要从被动式保护转向主动式保护;古籍保护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法规和标准不够健全,古籍保护必须首先正确认知"保护"的概念,才可能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以保障古籍的安全;古籍保护需借助于文物保护与档案保护已有的成果,加快自身的发展。表3。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典藏机构收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且十分重视中文古籍的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随着文献数字化工作进程的开展,美国各典藏机构开始将中文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开发建置了大量中文古籍数字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人文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支撑起人文计算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数字人文视域下古籍的数据库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深度调研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依赖的关键技术基础上,将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化和图谱化4个阶段,详细论述古籍汉字识别技术、命名实体识别、关联数据以及GIS技术等,深入阐述相关技术细节和指标。[结果/结论] 提出稷下学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思路。最后,通过分析与总结,指出古籍数据库建设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图书馆古籍文献数据库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图书馆古籍文献数据库刍议Abstract:Thereisagreatamountofancientbooksinthelibrarydemandingpromptaarrangementanddevelopment.Theonlyfeasible...  相似文献   

15.
当前古籍价值已经得到收藏市场的充分验证,而古籍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系统开发和利用。本文结合古籍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各级公藏机构在重视原生性保护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是否有新书版本学徐雁平,武晓峰Abstract:TheContinuationandexpansionofbibliologyforancientbooksconstitutebibliologyfornewbooks,studiesonwhichm...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目录五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百余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提出了五点关于中国古代目录的全新认识:第一刘向之前已有作为二次文献的一书目录,它只有“目”而没有“录”;第二,刘向之前已有置诸书前的一书目录,“古书目录,往往置于末”之说并不准确;第三,目录之“录”不是指刻木为书,其意应训为“次第”;第四,《易传·序卦》并不是“莫古于斯”的最早一书目录;第五,汉代已出现法律专科目录。  相似文献   

18.
阎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8):131-136
[目的/意义]古籍特藏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馆藏文献资源,但是古籍特藏服务却不尽人意。《"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强调将古籍利用作为工作重点,"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古籍特藏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古籍在教学科研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方法/过程]通过国外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介绍3所国外一流高校的古籍特藏服务,分析其在支持教学、科研、文化服务方面的特点。[结果/结论]国内高校图书馆古籍特藏服务应从开展教学活动、开放合作促进馆藏研究、加强面向非专业读者的服务3方面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地区古籍数字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古籍数字化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指出古籍数字化工作应从简单的文献揭示向有序的知识组织发展,而由于前阶段工作的无序导致该发展过程极为艰难。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与实证调研,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制约因素:数字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大量数据难以共享;古籍数字化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基础性建设滞后。带来潜在的风险包括:古籍原典被损坏的风险增加;数据垃圾增多;古籍数据灾难发生的几率增大。提出了突破该瓶颈的对策:提升对古籍数字化的认知度;确立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加强古籍数字化的基础性建设。图1。表4。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