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要综述了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的发展,阐述了纳米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载体材料的选择与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说明了纳米药物对药物制剂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3,(16):31-31
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均为现代的重要科技,但是二者之间并非毫不相干。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各科技领域的研究方向,不论是在材料或装置方面,均朝向纳米层次的大小发展;而掌握了纳米层次的技术之后,对于蛋白质、DNA等较大的复杂分子之观察、测定与应用,便能够有效进行。利用纳米生物技术能够将简单的材料,在纳米大小的尺度层次上加以组合改造,亦即在纳米层次上制作成具备高机能性的零件或系统,再将其应用到人体上面。另一方面,可以将纳米大小的微粒子附着在抗癌剂或在肝脏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的药物上,以便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目的地。精确药物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的发展,阐述了纳米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载体材料的选择与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说明了纳米药物对药物制剂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制新的药物载体,将纳米纤维作为新的载药体,延长药物在机体的释放速度,减小对机体的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药物制剂主要有微/纳米乳液、纳米凝胶、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药物结晶、聚合物纳米粒等。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具有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控释效果、改善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本文对纳米技术在药剂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5,(10):25-25
一个美国科研小组15日报告说,他们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这个阀门可以控制分子的进出,科学家设想将来用它向细胞内输送单个药物分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杰弗里·青克等人研制的这个纳米阀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人工设计的轮烷分子,是阀门的活动开关“芯”;另一部分是500纳米见方的多孔硅物质,是阀门的固定部分,其小孔尺寸内有几个纳米。轮烷是人工设计的旋轮状物质,近年来在纳米技术研究中获得广泛重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设计的这种开关轮烷,包括一个哑铃状的长链和一个能在“哑铃”两头之间来回直线移动的分子环,分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32-32
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教授谷泽克行和副教授黑田俊一等人,与日本的神户大学、冈山大学、庆应大学日前合作,成功开发出可将药剂直接送至癌变肝脏部位、并释放出药物的纳米粒子。这一方法对治疗其他癌症的纳米粒子的合成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在通过将药物直接传送到患部、进行无副作用治疗的DDS(药物输送系统)的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述了目前药物结晶的技术现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结晶、高通量结晶技术、纳米结晶法和物理条件控制结晶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1-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均研究组提出利用肿瘤组织酸性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微环境调控纳米药物载体性能,发展药物递送系统,克服体内多重给药障碍,实现了抗肿瘤疗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3,(10):23-23
据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阳德介绍,对于许多疑难疾病,其实人类已经研究出治疗的药物,但一直苦于缺乏相匹配的药物送达途径,导致疾病难以治愈。比如肝癌,目前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但化疗的副作用比较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人体健康的细胞。而纳米生物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健康细胞的伤害。通俗地说,该技术是指为治疗癌症的药物带上一个纳米级的“磁石”,再在病灶外部同样“贴”上“磁石”。当药物从静脉注射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病灶时,在“磁石”的作用下,药物高浓度高密度的聚集在病灶部位,最…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4,(1):35-36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王均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发展了双重响应聚离子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对多重给药障碍的系统克服。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顶尖期刊德国《先进材料》上。  相似文献   

12.
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兼具双重抗癌功效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能长时间释放两种不同的药物,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并中和癌细胞分泌物。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延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使生存率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癌细胞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扰乱免疫系统,突破身体防御屏障。在抗癌策略中,有些是中和癌细胞"化工  相似文献   

13.
近日新加坡科学研制出一种智能纳米载体,能够把癌症治疗药物准确地运送到癌细胞里,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却不损害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4.
藏药佐太是我国藏医药中配制珍宝类药物必不可少的佐辅剂,藏医药理论认为佐太具有增强复方药物中诸药疗效的作用,但其增效作用的起效形式和机制至今还未明确,制约了佐太的应用和发展.本研究首次发现,佐太能够在细胞、动物和人体中被生物有机体自体合成为核心粒径5nm~7nm的纳米颗粒,外围包裹蛋白质,整体粒径在40nm~190nm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随着老年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更强有力的医药原始创新动力支撑不断增长的医学需求.医用纳米技术作为新兴的疾病预防、检测、成像和治疗技术,将是未来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纳米药物治疗重大疾病(如肿瘤、血栓性疾病等)和药物递送领域的基础研究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其中,用于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5-796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胡荣贵研究组通过使用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HMSNs)负载蛋白酶体抑制剂类化疗药物硼替佐米。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11,(6):8-8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传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药物开发过程。这种由高度敏感的纳米传感器构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质如何相互结合,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人员已发现一种可控制纳米粒子(药物载体)形状的新方法,研究还展现了纳米载体的形状对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功效会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2日《先进材料》杂志网络版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因治疗技术不使用病毒携带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细胞,因而可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能长时间释放两种不同的药物,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并中和癌细胞分泌物。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延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使生存率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