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个“试试你们”!一来制住了这一有关脸面的突发事件,维持了课堂纪律;二来自搭了下台之阶,维护了尊严。顷刻变“守”为“攻”,岂不妙哉!可是学生们那一双双迷惑的眼睛给我们无尽的思索。他们会想:老师真在试我们吗?老师的话都是对的!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老师不自觉地又出现了错误,而学生以为老师又在试试他们,  相似文献   

2.
对于电脑病毒与杀毒防毒来说,在无限次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后,我们也就不指望我们的机器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保护下能够与电脑病毒完全绝缘,换句话说,中毒,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既然中毒不是一件稀奇的事,那电脑中毒以后,会两招自救之术,也就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电  相似文献   

3.
最近,关于一套书的话题在很多学生和家长之间异常流行“,你听说了吗?“”你买了吗?“”在哪能买到?”“有了它,孩子的学习成绩真的提高了!”……这些成了他们交流时的开场白。在这套书的销售柜台前,人们就像抢购紧俏商品一样争先购买!如果你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书,他们肯定会对你说“:这都不知道?是《C ES课业指导》!”想知道《C ES课业指导》究竟为什么令学生和家长为之着迷和兴奋吗?我们从专家、家长、学生中各选了一位代表,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专家:《C ES课业指导》是根据教育部素质教育及基础课程改革政策,配合新大纲、新课题、新…  相似文献   

4.
刘关军 《小学生》2010,(4):38-39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学生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渎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不是“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课堂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可多数教师却不欢迎意外,它也许会打乱我们的教学节奏,也许会让我们无从回答,但聪明的教师会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意外,巧妙地将之纳入我们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真诚的忽略     
沈建新 《河南教育》2005,(12):45-45
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黑点。”“不,不能这样!”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首先应该是一张白纸!”……几十年后,其中的一位学生——如今是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依然清晰地记得老师所说的那句极其简单的话,并为之感动。是啊!有时,我们的眼睛对事物的观察也会有失公允——明明面对一张白纸,我们却只看到了它万分之一的瑕疵。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张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不及格,语文老师也总是说他长着个榆木脑袋,全班体育不达标的又只是他一…  相似文献   

7.
一个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但是,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儿童的声音呢?毋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儿童声音的不自觉压抑:“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说得不完整,真笨!”“答错了,站着听!”“不许插嘴,逞什么能!”“有问题,下课再问!”“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  相似文献   

8.
“异步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极积学习,遇到不懂的习题能够积极请教。“异步教学”像给了学生们一片展翅高飞的蓝天,而我们就像那雄鹰一般毫无拘束的飞翔、遨游,尽展风采。在课堂上,我们学生才是主角,这里是我们的大舞台。班组里呈现出一片学习的气氛,甚至以往那些不善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异步教学”让我感觉到,那是一片草原,看!一群骏马,在驰骋着,那就是我们,感觉轻松又自在。“异步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在课堂上,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还学会了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最重…  相似文献   

9.
鲍成中 《师道》2006,(7):27-27
“生成”或“动态生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课堂,它正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课堂。但是,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我们课堂中存在一种“伪生成”的现象。所谓“伪生成”,就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打着“生成”的旗号,行“非生成”之实,穿新鞋仍旧走老路。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成呢?“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概念,它反对教师对学生一味的灌输,强调教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国教育提倡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学生不是容器,而是等待燃烧的火把”,当我们重新冷静地思考我们教育的时候,我们会痛切地感受到传统课堂给我们教育带来的弊端,那么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潜力开发、思维培养,很显然,我们在提倡一种创新的教育。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一位研究者指出:在中学教学中,恐怕成绩最差的就是语文的教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1.
本学期,我们清溪镇教办组织了一次“学科带头人”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听了语文、数学学科十几位老师的课,获益匪浅。他们那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鲜明的个性让我一饱眼福,尤其是他们那亲切生动、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更令人钦佩,分析他们的语言,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一)赞扬式——“这几点概括得多好啊!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啊!同学们就要像他这样读书”。  相似文献   

12.
●高考是一场战争吗?高考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都将只有两种结局:成功,或是失败,没有第三条路!所以,尽管面临各种科目铁桶般的围剿,尽管大小测验铺天盖地般地轰炸,尽管我们经常觉得精神已经耗尽,大脑已经麻木……但我们依然坚守在阵地——我们的小小课桌前!高考,就是一场战争!●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敌人并不是高考本身,因为它让我们有了人生腾飞的机会;更不是我们的同学,因为彼此的竞争让我们不断取得进步。其实,我们的敌人就是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麻烦”:头昏脑胀、记忆下降、思维迟钝、睡眠障碍……这些严重降…  相似文献   

13.
“失语”原义是指不会说话。它分生理性失语和社会性失语。生理性失语一般是指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到了破坏,从而失去了语言能力。社会性失语往往不是不说话,而是他们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本文所说的“失语”。“被失语”则是被动式的失语,非本人所愿,是一种“被绑架”了的失语。在课改十年之后,我们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仍然会看到种种令人痛心的学生“被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4.
雨后清晨,漫步湖边,清风徐徐,润泽的空气和着草叶的馨香,不觉贪婪地多吸了几口,顿感惬意舒畅。陡然间,心生一种向往:学生在课堂上如能这般自由呼吸,师生沐轻风之韵,品幽兰之香,那将是何等的幸福!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度课堂”不是“难度课堂”,任何超越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度拓展和挖掘,都是没有价值的;它也不是“精英教师课堂”,一种没有普遍意义的“精英秀”只不过是供人欣赏的展品。“深度课堂”应该来自我们日常的课堂,是对日常课堂的一种超越。如何构建深度课堂?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一节数学课,如果从开始到结束,非常顺利,一点“问题”都没有,那我们认为它或许并不是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也谈不上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数学课堂因有“问题”而精彩.这里提的“问题”不是教师的教学失误,更不是教师因专业不精而在课堂上发生的科学性错误.它是教师厚积博发后的意外收获,也是教师在课堂上“无心插柳”而成的“荫”.  相似文献   

17.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8.
来稿摘编     
营造“非课堂”气氛在悄无声息的校园里,看那一个个坐姿端正,神色安静的身影,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学而优则仕”这柄功利利剑的魔力,被这种强烈欲望吊起的学生群体,就像是一架按既定程序运行的机器,转动起来顺畅而投入。但是,谁能说他们的投入是执着与主动的,抑或是乐而为之?反观职业学校,失去了“高考”这柄利剑的驱使,学生又像是一架失控的的机器,要么不转,要么乱转。教师应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自主学习之锁。作为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就像文火烧水一般,营造一种“非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好奇慢慢升温,…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有人就会颇不以为然地说:“课堂是传授知识的神圣而庄严的地方,不是说相声的场所!”于是他就抱着那本课本,按照参考资料,象虔诚的教父在讲解那《圣经》一样.而结果呢?课堂上学生不是进入“愤悱”状态、就是进入“睡眠”状态或“半睡眠”状态。我以为这与教学索然寡味,缺乏趣味性大有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乐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把课上得趣味盎然,使学生娱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触发其情思,开发其智力,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就会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一、运用“情感”调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课,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非常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英语课堂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会影响教学。教师一定要做好“情感”调控,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应恰当运用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因为教师在课堂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向学生传递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