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导向。了解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品质的期望与现状评价并将其作为师德培训指标构建的依据,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访谈分析发现,社会大众对合格教师师德品质的认知可凝炼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四大核心要素。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品质有全方位的较高期望,尤其强调严谨治学和关爱学生两个方面;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评价总体较积极,但在关爱学生的品质上对教师的评价相对较低,且现状评价与期望差距较大;中小学教师自身对师德现状各方面的评价都比公众更积极,且在最关切和不满的师德品质上与公众存在一定差异。向教师准确传达公众对师德的期待和评价,引导教师理性看待公众和自身观点的差异,对师德培训指导标准的制定和师德培训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教师、师德、师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有教育便有教师,自有教师便有师德、师风。教师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关心集体,热爱学生,遵纪守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中"师德失范"现象的存在则不利于师德建设。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尤其重要,加强师德建设,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起。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格局。一、抓师德建设 ,为德育工作作好铺垫加强师德建设 ,要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的“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方面入手 ,从严治校、科学治教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先模人物的事迹 ,让广大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教师职业的…  相似文献   

5.
师德作为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道德行为与道德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应是高校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师的师德问题成为网络热炒的话题,人们开始疑惑,教师的师德底线是否应该高于普通公众?可见,教师的师德问题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师德除具有教师师德内涵的一般性质之外,还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指出其内涵主要由热爱高职教育事业、热爱高职学生、严谨治学、教师的个人道德修养等四方面构成,并深入分析了这四个方面的内涵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春燕 《新疆教育》2012,(7):136-137
文章根据现代教育的现状,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从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教师师德的内涵,同时提出在新时期要重视并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表现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看是好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广泛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师德师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师德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设是个老话题了。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八个方面的要求,每个方面又分若干小点,共计29小点。我认为,在这八个方面29个小点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宋晔 《教育研究》2005,26(8):48-52
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相似文献   

12.
对32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中小学教师的智力内隐观与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智力内隐观处于中间水平,稍倾向增长智力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教龄和职称教师的智力内隐观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持增长智力观的教师比持固存智力观的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效能感;持增长智力观的教师更重视学生努力的作用,而持固存智力观的教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及职业行为倾向四个构成因子及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教龄五个背景因素考察了湖南长沙城区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初中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不同年龄、职称及教龄教师的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从各维度看,所调查教师职业价值观水平最高,角色价值观水平最低,其中,不同职称、教龄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及教龄教师的角色价值观差异显著,不同职称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差异显著,各背景因素教师的职业行为倾向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成效与教育目标的定位、教育内容的构成及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密切关系;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与是否建构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适应的师德建设体制相关。也受制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以此建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制,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知识管理运动日渐兴起,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由于个人理论的提出,特别是对教师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揭示与关注,知识管理转向帮助教师形成个人理论的知识,而非公共领域的知识。其中,侧重个体层面的生活史叙述和关注共同体层面的学习型组织,是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并促进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伟民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1):12-15,23
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仍然在其外围打转,还没有触及到实质问题。文章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着重从教师职业的功能性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来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认为教学诊断能力及其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教学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诊断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师德建设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系到教育领域的道德观念 ,关系到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系到“以德治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在新世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内容等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 ,又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因此 ,加强和完善师德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学教师心理契约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张掖市的220名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教师心理契约量表》和《中小学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契约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年龄、教龄、学校所在地3个变量上存在差异(p0.05)。个人教学效能感在性别、年龄、职务、学校所在地上没有差异(p0.05),在受教育程度、教龄职称上有差异(p0.05)。心理契约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校现实责任与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呈正相关,和激励学生无显著相关;教师现实责任与课堂管理之间无显著相关,但是与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教师发展责任在教学策略、课堂管理、激励学生三个维度上存在正相关,其中在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的维度上相关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教师行为规范守则》一书提出的观点值得商榷。教师语言的基本性质是示范性和独特性。前者是由教师“为人师表”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 ;后者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确定教师权利需要从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和作为教育者两个方面出发来加以理解,教师的教育权在教师权利中具有身份的专属性。当教师享有的公民权和教育权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权是处于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