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从热力学角度分析,金属钠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在实验过程中金属钠很难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但在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的红色固体铜产生。得到的铜单质并不是金属钠直接与铜离子反应的结果,通过实验探究,生成的铜是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活性氢)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相似文献   

2.
取一根长约25cm直径为1cm左右的玻管,用喷灯将一头封闭,在中上部弯成150°角度,然后在另一端加人硫酸铜晶体使之到底部,最后把另一端管口也封闭,如右图在药品部位加热,可以看到蓝色硫酸铜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并有水流至下端,待封管冷却后,把它竖起,使水趟至硫酸铜粉末处,可以看到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马上变成蓝色晶体,现象很明显.优点:1.这封管能长久保存,可反复进行演示实验,这样既节省了药品,又节省了实验准备时间.2.用此实验可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封闭装置@李志菊$上海崇明向化职校!202161…  相似文献   

3.
部编初中化学课本(1982年新版)第152页上曾写道:“从实验可以看到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后变成了白色粉末,同时,放出了水蒸汽。这是因为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后失掉了结晶水,生成无水硫酸铜的白色粉末。”这里没有讲明失水后的固体粉末是否仍是晶体,这往往会造成错觉,似乎粉末并非晶体。  相似文献   

4.
快速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方法浙江省慈溪中学(315300)刘水英笔者用棉纱试管法制取硫酸铜晶体,不但速度快,操作简单,制取晶种和晶体一次完成.只要四小时就可以得到大小相似,晶形完整,每边长5-8毫米象念珠那样的一长串硫酸铜晶体,外观非常漂亮.每次都能取得...  相似文献   

5.
一、锌与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锌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析出金属铜的速度较快,使锌片表面附着的金属铜晶粒粗糙,显示黑色,而不是红色。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溶解,制成深蓝色的硫酸铜的氨溶液(使溶液中铜离了的浓度减小,大部分的铜离子变成铜氨络离子[Cu (NH_ 3)_4]~(2 ))。这时再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可用废干电池锌皮),由于控制了反应速度,就可以在锌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用品及装置1.仪器:两个小酒精灯、大试管、防风灯罩(可以自制)、带橡皮塞的导气管、铁架台、表面皿、木块、火柴、木条、烧杯、药匙、洗耳球、石棉网。2.药品:还原铁粉、研细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含洗洁精的水。(注:①研细的五水硫酸铜晶体的获得:将五水硫酸铜晶体在洁净的研钵中研细,装瓶备用。②含洗洁精的水  相似文献   

7.
硫酸铜是一种常见化学试剂,它常以白色粉末状无水硫酸铜和蓝色晶体水合硫酸铜存在。它作为化学试剂在中学化学中有着显著的位置。初中化学中最初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有水合硫酸铜的失水实验,蓝色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初步了解到化学变化的特...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对青田田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硫酸铜对青田田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分别设置5个浓度梯度: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2.70,3.47,4.47,5.75,7.50mg/L);硫酸铜(1.50,2.09,2.88,3.98,5.50mg/L).实验结果表明:青田田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58,4.73,3.97mg/L;对硫酸铜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7,3.42,2.46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0,0.25mg/L.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硫酸铜与适量氨水反应,产物为碱式硫酸铜而非氢氧化铜。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教材学习钠的性质的时候,老师们讲钠与盐溶液反应都会提到钠会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但学习离子氧化性能力强弱后,一般学生都会质疑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到底钠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呢?笔者经查阅文献中有钠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报告,钠能置换浓度较大的硫酸铜中的铜,能在加热条件下置换出无水硫酸铜中的铜,但是两种实验笔者在经历时都有危险性,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很容易爆炸,得到的也只是微量的铜,  相似文献   

11.
王永刚 《化学教与学》2012,(3):90+97-90,97
尝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微型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硫酸铜晶体设计了两个微型实验:重量法测定硫酸铜晶体中水的含量、比色法测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的一些试题,发现有些计算型选择题根本不需要计算就能得出答案,下面浅谈几种方法.一、估计法,即是运用有关知识,结合题目特点通过估计而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例1向100 g克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 g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2.5 g B.1.6 gC.大于2.5 g D.1.6~2.5 g解析:此题缺少温度和溶解度两个条件,无法解答,但仔细分析,可以通过估计求解.因为无论什么条件下,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 g无水硫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教师演示实验:(1)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2)在研钵中研磨硫酸铜晶体;(3)在试管中加热硫酸铜晶体;(4)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试题中,命题者常巧妙地设计一些隐含条件,把真实的答案隐藏起来,我们唯有"吹尽黄沙",才能找到真实答案。例1已知硫酸铜在25℃时的溶解度为25克,如果在此温度下将50克硫酸铜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125克B.115克C.105克D.84克【错误分析】由题意可知,硫酸铜在25℃时的溶解度为25克,50克硫酸铜放入100克水中,此时有25克溶解,25克未溶解,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克选A。【正确解析】由题意知,25℃时50克硫酸铜放入100克水中,硫酸铜溶解了一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化学胶体教学中,往往由于光源性质的局限,丁达尔现象不明显,所以不易看清楚。现在采用方向性好,单色性好,高亮度的氦氖激光器作光源,不需其它附属装置,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丁达尔现象。观察时把激光束分别水平射向装有氢氧化铁溶胶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等玻璃器皿(如图所示),就可看到一条鲜艳的红色激光束通过氢氧化铁溶胶,而激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不发生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你如果取过量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在反应后剩余的黑色的氧化铜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粒子,这红色粒子不是氧化亚铜,因为它不溶解在热的稀酸中。在试管里放入足够量的这样的红色粒子,注入适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硫酸铜,这说明红色粒子是铜。  相似文献   

17.
1.将硫酸铜晶体放在蒸发器上加热,制取无水硫酸铜。 2.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放入上述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再向其中二支试管中投放薄片状氢氧化钠。在另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冰醋酸,  相似文献   

18.
例1 20℃时,某饱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往该饱和溶液中加入4g无水硫酸铜固体,从理论上计算所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多少克.解析无水硫酸铜固体加入其饱和溶液中时,它要结合溶液中的水形成结晶水合物——CuSO_4·5H_2O(即硫酸铜晶体),饱和溶液由于"失水",其溶质又以晶体形式不断析出,从微观上讲,这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温度不变,析出晶体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当析出的晶体中  相似文献   

19.
以“制作硫酸铜晶体玫瑰花”为微项目学习主题,通过制定制作硫酸铜晶体玫瑰花的方案、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和获得硫酸铜晶体玫瑰花三大核心任务,进行“溶解现象”单元复习,建构溶液相关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展示了以微项目学习方式开展单元复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对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化学微项目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两次教学,效果迥异《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在本课的学习中,孩子们要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认识到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