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3.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诗经》时代就定格在周朝这个历史阶段。《诗经》时代的婚姻既有对夏商蛮荒习俗的继承,又有秩序伦理的倡导和实践,形成了自由与禁限、平等与差异(性别歧视)、特殊与一般(特权)的婚姻特质。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从《诗经》的婚恋诗来探寻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不仅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自然不能例外。关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诗经》研究者们从来没有遗忘的话题,关于后者,却很少有人涉及。有感于此,笔者拟对《诗经》所反映的婚恋心理和婚姻观念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是我过古代诗坛的一朵奇葩,其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爱情婚姻诗,这些诗深受《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是《诗经》中的妇女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与发展。《诗经》是"源",汉乐府是"流",源远才能流长。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大量的关于描写爱情和婚姻的诗歌,这些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代妇女对恋爱自由、大胆、坦诚的态度,也表现了她们对婚姻的坚定、纯朴与始终不渝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她们的爱情、婚姻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诗经》时代的婚姻还处于混乱的状态,一方面,远古时代遗留的群婚,对偶婚等野蛮婚俗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封建礼教也正渗透到人民的婚姻生活中。《诗经》中的情诗,正是这种复杂的婚姻现实最生动、最具体、最集中的写照。那种把古代婚俗与社会性质作平行同步的类比,认为《诗经》情诗反映中国古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观点根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中,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和《楚辞》(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篇章。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遥远时代人们的爱情婚姻活动,表现了他们丰富深刻的爱情心理。这些诗歌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美学上都有着极大价值。 《诗经》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具有开创的意义。首先是内容上的开拓。《诗经》中的爱情诗所涉及的内容已十分广泛,活跃在诗中的各色男女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鲜活。其中的许多篇章把坠入情网的痴男怨女们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笨拙的神魂颠倒的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爱情的魔力。  相似文献   

11.
《诗经》以恋爱、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有近十首是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中的《日月》、《终风》、《谷风》,《邵南·江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据高亨先生考证《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约为“公元前1066~前541年”。它的内容博大丰厚,举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重大事件、历史传说、宗教伦理、民风俚俗、爱情婚姻、天文地理...  相似文献   

13.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对《诗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那些缠绵的爱情诗句上,但是《诗经》的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诗经》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现辑一组和动物相关的诗句,体验一下古代人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相似文献   

15.
思妇原型源自《诗经》中的情爱诗,是当时社会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思想情感艺术的折光。因为从她们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周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很有代表性。所以说,她们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现实意义。《诗经》中的这些处于婚姻爱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中的女性一定程度上的再现与升华,同时又反映了时人对至情至爱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6.
正《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先秦时并没有《诗经》这个称呼,到了汉代,《诗三百》被儒家学者作为经典以后才有了《诗经》这个称呼。而所谓《诗三百》也并不是整整300篇,而是305篇,称三百篇是取整数。《诗经》收集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从多方面描绘了宏阔深邃的社会生活画面,包括政治讽喻、生产劳动、家庭生活、爱情婚姻、战争行役、祭祀宴饮、英雄业绩、民族历史等,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3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主题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的历史痕迹。文章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古今文史典籍对《诗经》中反映对偶婚的诗篇予以研究,得出《诗经》时代有男女无媒结合、入赘之婚、男女结合后可自由离散的现象,即是上古对偶婚遗存形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诗经》中所收诗篇的涉及漫长的时代、广阔的地域以及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因此才使《诗经》中体现出婚姻习俗的多元化。其中,自然会有对偶婚的残余形态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李雯 《现代语文》2007,(2):125-126
《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期,正值新旧交替之际,婚姻形态以及相关的一些习俗、观念与后世既有传承关系又相差甚远。那么究竟周人流行的是怎样的婚姻制度,又有怎样的婚姻习俗呢?德国著名民俗学家拉法格指出:“通过民歌,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感情。”(《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国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的“民俗歌谣之诗”,便是“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之诗。通览《国风》,其中近三分之二的诗歌反映或涉及了民间男女的婚恋题材,展现了西周春秋时代民间颇具特色的婚姻形态及婚俗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